不同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长期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昱杭

作者: 王昱杭;唐旭;姜振辉;周家树;张少博;刘娟;李永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水稻产量;水稻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养分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401-4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氮肥配比对南方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实现水旱轮作体系中水稻的高产高效和有机无机肥料的科学配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水稻-冬小麦轮作体系,以常规施氮量(225 kg N hm-2)为基准,在水稻季设置不施肥(CK)、100%化肥氮(CF)、75%化肥氮+25%有机肥氮(25%M)、50%化肥氮+50%有机肥氮(50%M)、25%化肥氮+75%有机肥氮(75%M)以及100%有机肥氮(100%M)6个处理,在第7个轮作周期水稻季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结果】相比对照处理,施肥处理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吸氮量。水稻产量和籽粒吸氮量均随着有机肥占比的增加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5%M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吸氮量最高,但与CF处理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的水稻氮素表观利用率变化范围在29.4%~50.0%之间,偏生产力范围为51.5~57.1 kg kg-1之间,其中以25%M处理下氮素效率最高。相比对照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均降低氮素内部利用率,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的土壤pH高于CF处理。在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处理中,提高有机肥占比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和无机氮含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与稻米产量关联度从高到低的土壤因子依次为:铵态氮、全碳、全氮、硝态氮、pH。【结论】在常规施氮量的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施氮比例为25%有机肥+75%无机肥的配施方案,能够保证水稻籽粒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不下降的前提下,提升土壤碳氮含量和缓解土壤酸化效应。因此,基于南方稻麦轮作体系长期试验的结果,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相较于纯化肥处理,具有更大的产量优势和减肥潜力。

分类号: S511%S512.11

  • 相关文献

[1]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吕真真,蓝贤瑾,刘益仁. 2020

[2]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旱地地膜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毛伟滔,张绪成,马明生,柳燕兰,尹嘉德. 2023

[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研究有机肥替代对土壤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杨忠赞,迟凤琴,隋虹均,匡恩俊,张久明,宿庆瑞,张一雯,刘亦丹. 2021

[4]有机肥替代化肥对马铃薯产量、氮肥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黄艳岚,张超凡,张道微,董芳,张亚,王飞,魏云霞. 2022

[5]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三华李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志林,秦和生,梁影,何梦秀,文庆国,周思菊,黄春红,谢振奖,李正为,许显发. 2022

[6]青海高原地区有机肥替代对青稞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乔丙颖,胥婷婷,张洋,史立东,侯万宏,张荣. 2022

[7]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燕青,温延臣,林治安,赵秉强. 2019

[8]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 2012

[9]过氧化钙及硅钙肥改良潜育化稻田土壤的效果研究. 余喜初,李大明,黄庆海,柳开楼,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 2015

[10]上海郊区水稻增施磷钾肥产量效益研究. 陆峥嵘,杨佩珍,金继运,白由路,杨俐苹,毕经伟. 2008

[11]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唐湘文,黄晶,王伯仁. 2017

[12]连年规模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稻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纪力,邵文奇,陈富平,董青君,章安康. 2021

[13]不同施肥措施对黄泥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胡诚,刘东海,乔艳,刘友梅,李双来,陈云峰. 2017

[14]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吕玉虎,张梦,李本银,潘兹亮,李杰. 2021

[15]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一兰,唐海明,程爱武,李益锋,李永,何炜,胡赛晶,王跃平. 2017

[16]生态敏感区HDPE沼液长期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的影响. 沈云祥,马云浩,杨丹,宫发莹,施林林. 2023

[17]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徐富贤,周兴兵,张林,郭晓艺,刘茂,朱永川,熊洪,郭长春,蒋鹏. 2024

[18]紫云英不同翻压时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吕玉虎,刘春增,潘兹亮,李本银,曹卫东. 2013

[19]秸秆类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袁大伟,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何七勇,张娟琴. 2013

[20]土壤改良剂对鄱阳湖区潜育性稻田的改良作用研究. 侯红乾,冀建华,刘秀梅,刘益仁,董芳菲.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