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十倍体油茶资源分布及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敬涛

作者: 张敬涛;赖杭桂;张诗慧;王文泉;胡海燕;刘进平;李欣窈;赵欣;宋家明;吴文嫱;黄东益;王健;黄小龙;贾效成;陈飞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海南油茶;种质资源;流式细胞术;倍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4 年 008 期

页码: 1585-15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茶(Camellia)作为海南岛的传统植物油料资源,在海南生长的大多为常绿中小型乔木,白花大果油茶在海南岛各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全岛各市县分布有30龄以上油茶居群调查取样,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染色体制片技术进行倍性鉴定。研究表明:在调查采样的23个居群中,鉴定十倍体16份,八倍体7份,涵盖海南16个市县,其中有12个县市(儋州、陵水、琼海、五指山、定安、澄迈、屯昌、临高、昌江、乐东、琼中、保亭)发现了十倍体的油茶居群,超100龄以上的油茶古树及热带雨林野生油茶居群鉴定均为十倍体,而八倍体居群普遍在60龄以下且可溯源为人工栽培,此次调查居群中未发现其他倍性油茶资源。由此可见,海南岛油茶资源分布主要为十倍体和八倍体,而十倍体是本岛原生油茶资源,八倍体树龄未超60年,为20世纪60—70年代从广东等地引种的越南油茶,两类油茶生长适应性均表现良好。鉴于山茶属油茶组在其他油茶分布区并未发现十倍体油茶树种,海南岛大范围十倍体油茶的分布及热带雨林十倍体野生油茶居群的发现,论证了十倍体油茶种应是海南岛区域性原生树种,由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等生态因子演化形成。其资源分布范围为海南岛18°38′42″N~19°49′53″N,108°51′0″E~110°29′46″E,海拔4.17~1090 m。

分类号: S794.4

  • 相关文献

[1]流式细胞术检测草莓倍性的方法优化. 吴青青,赖彪,朱文超,钟沛霖. 2015

[2]小麦花药培养材料加倍特性研究. 赵永英,海燕,康明辉,黄冰艳,张丹,相志国. 2010

[3]基于FCM测定的香蕉种质倍性分析. 郭计华,李绍鹏,周丽,桂腾琴,谢子四. 2017

[4]糖用甜菜倍性常用检测方法比较. 沙红,高燕,李思忠,白晓山,张立明,潘竞海,董心久. 2024

[5]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 徐钢春,殷文健,顾若波,周国勤,茆健强. 2015

[6]海南油茶SCoT反应体系建立与多态性引物筛选. 戚华沙,谢秋霞,林基忠,陈加利,王春梅,郑道君,王健. 2023

[7]海南油茶与普通油茶成熟籽粒代谢组学分析. 贾效成,刘艳菊,徐玉芬,于钊妍. 2022

[8]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王惠君,王文泉,李文彬,卢诚,黎明,陈友. 2016

[9]利用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Pa_1代植株的倍性变异. 安颖蔚,高西宁,杨立国. 2002

[10]高温对不同倍性西瓜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力,陆杰思,李智,李桂芬,覃斯华,黄金艳,柳唐镜. 2015

[11]流式细胞仪测定百合花粉倍性的研究. 吴青青,胡小京,黄伟,杨雪莲,夏景风,鲁周. 2015

[12]饲用甜菜染色体倍性与叶片气孔性状相关性研究. 鲁文英,漆燕玲. 2008

[13]不同倍性灯盏花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梅琳,郑思乡,杨声超,关文灵,张喜燕,李叶芳. 2009

[14]粳稻品种间杂交F_1代花药培养及后代鉴定评价.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2014

[15]蝴蝶兰19个品种染色体数目分析. 陈和明,关龙辉,朱根发,吕复兵. 2013

[16]从CIP引进马铃薯资源的倍性鉴定. 孙雪梅,王舰. 2007

[17]黄瓜染色体制片及倍性研究. 韩毅科,杜胜利,王鸣. 2003

[18]植物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 魏爱民,杜胜利,韩毅科,张历. 2001

[19]3种萱草属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李永平,贾民隆,梁峥,曹冬梅. 2020

[20]苜蓿花培植株倍性的初步鉴定. 熊梅,伊风艳,石凤翎,高霞,高翠萍.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