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数据集评价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野

作者: 袁野;王浩;罗洋;隋鹏祥;李瑞平;郑洪兵;朴锦;刘武仁;郑金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方式;黑土;耕层土壤;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评价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3 年 04 期

页码: 148-1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土壤质量优劣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以吉林中部耕法定位试验为平台,对连续35年传统耕作(CT)、间隔深松(ST)、免耕(NT)及翻耕(MP)4种耕作方式下的0~20cm土壤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选取26个涵盖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指标作为全量数据集,运用最小数据集法筛选指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选取适合东北黑土区的耕作方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紧实度、平均重量直径、有机质、全磷、β-葡萄糖苷酶、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构成。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指数呈现的大小关系为ST>MP>CT>NT。由此可见,间隔深松能显著提高黑土耕层土壤质量,可作为东北春玉米农田可持续发展适宜的耕作方式。

分类号: S158

  • 相关文献

[1]福建黄泥田肥力质量特征与最小数据集.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 2018

[2]福建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因子的最小数据集. 王飞,李清华,林诚,何春梅,钟少杰,李昱,林新坚. 2015

[3]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吉林省黑土耕层土壤质量评价. 梅楠,谷岩,李德忠,梁尧,袁静超,刘剑钊,任军,蔡红光. 2021

[4]华北典型潮土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徐用兵,张天鹏,雷秋良,张淑香,潘君廷,武淑霞,杜新忠,邱实,孙福军,刘宏斌. 2023

[5]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不同有机物料还田黑土土壤质量评价. 王艺霖,梁尧,蔡红光,徐康宁,张水梅,张畅,范围,袁静超,刘剑钊,任军. 2024

[6]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7]保护性耕作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生物肥力与化学肥力的相关性研究.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徐凤双,赵兰坡. 2010

[8]秸秆全量还田条耕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出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曹庆军,杨粉团,孔凡丽,崔正果,刘亚军,崔英,王影,程延河,李会之,赵丽娟,王艳丽,王贵满,李刚,宋春玲. 2020

[9]农田恢复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团聚体微形态及孔隙结构的影响. 孙经伟,尧水红,李娜,尤孟阳,韩晓增,张斌. 2016

[10]栽培和施肥对黑土细菌数量年变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常影,刘淑霞,朱平,曹国军,云玲. 2006

[11]农田恢复措施对黑土母质发育的新成土壤团聚体微形态及孔隙结构的影响简. 孙经伟,尧水红,李娜,尤孟阳,韩晓增,张斌. 2016

[12]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李鑫,张文菊,邬磊,任意,张骏达,徐明岗. 2021

[13]基于烤烟生产的湘西植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田峰,李孝刚,田茂成,李明德,彭曙光,巢进,蔡云帆,吴海勇,李双,张黎明,朱三荣,吕启松. 2017

[14]宁夏银川平原沙化土地不同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 田英,许喆,王娅丽,何建龙,王占军. 2023

[15]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保山市植烟土壤质量评价与障碍诊断. 包玲凤,杨明英,尹兴盛,杨光伟,裴卫华,林跃平,施竹凤,沈广材,张庆,濮永瑜,杨佩文. 2023

[16]基于西洋参品质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钱佳奇,孙海,张亚玉,金桥,吴晨,王莹. 2022

[17]亳州菊花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王一帆,陈小琴,李词周,赵百海,王弢,查玉婕,谢保光,姜超强,王火焰. 2024

[18]贵州耕地耕层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高雪,陈海燕,童倩倩. 2013

[19]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肖伟伟,范晓晖,杨林章,沈明星. 2008

[20]干旱区长期膜下滴灌农田耕层土壤盐分变化. 孟超然,颜林,张书捷,危常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