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对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潘占东

作者: 潘占东;蔡雪梅;蔡立群;董博;武均;张仁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老化生物质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3 年 012 期

页码: 2219-22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生物质炭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培肥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试验站开展定位试验,试验包含6个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0、10、20、30、40、50 t/hm~2,依次记为CK、BC1、BC2、BC3、BC4、BC5处理。2020年小麦收获后(第5茬),调查了春小麦产量,采集0—5、5—10和10—30 cm土层土壤,用Bremner法测定有机氮组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结果】施用生物质炭5年后依然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以BC3处理春小麦产量最高,较CK显著提高了24.76%。与CK相比,生物质炭处理土壤全氮(T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分别显著增加6.55%~10.94%、68.63%~139.74%,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BC/BN)增加10.60%~202.44%。有机氮各组分占比表现为:氨基酸态氮(AAN)>非酸解氮(AIN)>酸解铵态氮(AMN)>酸解未知态氮(UAN)>氨基糖态氮(ASN),分别占土壤全氮的27.46%~45.13%、15.47%~31.14%、19.00%~28.66%、1.59%~18.54%和2.76%~8.86%。其中三个酸解氮含量在5个生物质炭处理土壤中均表现为:AAN>AMN>ASN,BC2、BC3、BC4和BC5处理土壤AAN和ASN含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17.58%~81.51%和43.60%~107.55%,BC2和BC3处理土壤AMN含量显著提高15.46%~28.95%。BC3处理土壤的酸解总氮(TAN)、AMN和ASN含量最高,AIN含量最低。【结论】土壤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影响有机氮组分差异的主要因素。10~50 t/hm~2施用量下,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施用生物质炭30 t/hm~2提高土壤酸解总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的效果最显著,土壤供氮能力最强,春小麦产量最高。因此,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合理的生物质炭用量可长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水热通量传输的影响研究. 冯禹,郝卫平,高丽丽,李昊儒,龚道枝. 2018

[2]巢湖藻–草–泥堆制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陈婷,韩士群,周庆. 2018

[3]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张水清,黄绍敏,聂胜委,郭斗斗,程秀洲. 2012

[4]羊草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短期施氮的响应. 朱瑞芬,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陈积山. 2016

[5]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农田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隽英华,何志刚,刘慧屿,刘艳,陈玥. 2023

[6]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的影响. 代晓华,胡景田,杨金娟,王占军,何建龙,蒋齐. 2013

[7]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及春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丁维婷,房静静,武雪萍,张继宗,张久明,张军政,刘亦丹,宋霄君,李婧妤,郑凤君,张孟妮,刘晓彤. 2021

[8]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张玉树,张金波,朱同彬,蔡祖聪. 2015

[9]不同恢复年限退化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郭宝玲,郑祥洲,余居华,丁洪,骆社周,张玉树. 2021

[10]黑龙江省不同类型旱田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布. 姬景红,刘双全,李玉影,郝小雨. 2020

[1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田根际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郭勇,文丽,石丽红,张腊梅,程凯凯,李超,郑华斌,唐海明. 2024

[12]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2024

[13]长期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潮土有机碳和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张永全,寇长林,马政华,郭战玲,骆晓声. 2015

[14]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郝小雨,马星竹,高中超,陈苗苗,周宝库. 2015

[15]长期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代雪宾,田秀平,赵秋,董家僖. 2023

[16]不同基因型甜菜根际土壤有机氮分布特征研究. 王秋红,周建朝,王孝纯,宋柏权,邓艳红. 2019

[17]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团聚体中氮素积累和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游燕玲,黄毅斌. 2023

[18]黑土有机氮组分在甜菜生长季矿化特征的研究. 胡晓航,陈立新,周建朝,王秋红,王孝纯. 2014

[19]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岳克,张水清,黄绍敏,张珂珂,王柏寒,郭腾飞,郭斗斗,宋晓. 2023

[20]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张玉树,丁洪,王飞,郑祥洲,翁伯琦,林诚,张晶.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