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比较分析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特征风味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乔明锋

作者: 乔明锋;蔡雪梅;何莲;熊欢;赵欣欣;苗保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椒芽;香椿芽;电子鼻;气质联用;风味物质

期刊名称: 中国调味品

ISSN: 1000-9973

年卷期: 2024 年 49 卷 001 期

页码: 94-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基于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的异同.电子鼻分析表明花椒芽和香椿芽炒鸡蛋的风味指纹图谱相似,总体香味响应值区别不大.气质分析表明,烯烃类(69.370%)是花椒芽炒鸡蛋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D-柠檬烯(34.973%)和月桂烯(17.656%)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56.057%)是香椿芽炒鸡蛋的主要风味物质,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乙酸乙酯(32.810%)和乙酸异戊酯(17.397%).花椒芽和香椿芽炒鸡蛋中检测出18种相同的风味物质,其中D-柠檬烯、月桂烯、α-蒎烯等的相对含量比较高,因此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在风味上具有相似之处.花椒芽炒鸡蛋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D-柠檬烯和月桂烯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据此推测花椒芽炒鸡蛋可能还具有一定的药理功能.由于前期实验结果表明两者能被人们接受的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花椒芽炒鸡蛋同样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和推广前景.该研究为综合利用花椒叶资源提供了食用开发花椒芽的资料参考.

分类号: TS207.3

  • 相关文献

[1]植物乳杆菌R23发酵枇杷果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解析. 林晓姿,魏巍,何志刚,梁璋成,李维新,任香芸. 2015

[2]热风干燥对荠菜风味和品质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汝骅,李邦玉,郁志芳. 2015

[3]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及发酵菜粕风味物质分析. 杜静,钮琰星,周琦,张南南,李坤鹏. 2017

[4]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的主要风味物质差异性分析. 程果,但小琴,王卫民,文衍红,罗福广,白婵,王炬光. 2021

[5]白菜挥发性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吴春燕,何启伟,宋廷宇. 2012

[6]不同卤制工艺对盐水鸡肉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唐道邦,黄彬,黄金枝,李淦基,曾繁东,张凤英. 2015

[7]广东不同地区产柠檬的果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较. 梁庆优,马培恰,刘倩,黄永敬. 2013

[8]白鲢鱼体内腥味物质的脱除方法研究. 廖涛,杨玉平,白婵,鉏晓艳,李海蓝,李小定,吴文锦,熊光权. 2018

[9]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特征. 陈光宇,瞿昊宇,谢梦洲,孙晶,范蓓,王凤忠. 2023

[10]电子鼻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铜仁珍珠花生烘烤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林茂,孟繁博,黄道梅,李国林,郑秀艳,陈曦,宋光艳. 2018

[11]基于Heracles Ⅱ快速气相电子鼻鉴别不同饲养方式滩羊肉的炖煮风味. 黄彩燕,张德权,李欣,杨奇,刘维华,侯成立. 2021

[12]基于电子鼻和HS-SPME-GC-MS分析煮制方式和时间对白胡椒中风味物质的影响. 吴桂苹,王卫云,谷风林,朱红英,宗迎. 2021

[13]不同热处理燕麦片风味物质分析. 顾军强,钟葵,周素梅,佟立涛,刘丽娅. 2015

[14]肉类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杜春林,赵春萍,谭娅. 2023

[15]基于电子鼻与SPME-GC-MS法分析不同脱水方式下萧山萝卜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刘大群,华颖. 2014

[16]无公害绿色香椿芽室内立体培育技术. 李世广. 1996

[17]香椿芽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王安建,黄纪念,王继红. 2006

[18]芽菜营养丰富无公害. 宋曙辉. 2006

[19]香椿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赵改,杨慧. 2013

[20]茶多酚与壳聚糖复配溶液对香椿芽保鲜效果的研究. 刁春英,高秀瑞.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