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泉
作者: 李泉;陈仪;刘莉;郑威;王文澳;董钰洁;郝汉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叶;硒;富硒标准;生物转硒;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24 年 007 期
页码: 21-26,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生物转硒方式提高茶叶中的硒含量,对于中国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改善人类对硒“隐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和茶叶中硒的含量及形态、有关硒的技术标准、茶叶生物转硒技术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已有文献;概况了茶叶的人工增硒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施硒肥、叶面喷施硒肥、应用纳米硒技术、利用微生物富硒、采用转基因富硒技术等;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与思考,未来需要在利用数量性状位点等研究方法探索茶树对硒的吸收、转化和积累机制,探索制备纳米硒的新方法,加强富硒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贵州普安县优质富硒茶及土壤环境调查. 任明强,赵宾,陈旭辉. 2012
[2]茶叶中的硒成分分析. 杜琪珍,沈星荣,方兴汉. 1991
[3]茶叶中硒积累的研究进展. 江福英,张文锦. 2014
[4]施肥对富硒茶园茶叶硒含量、养分和品质的影响. 杨海滨,李中林,徐泽,邓敏,盛忠雷. 2018
[5]广东茶区茶叶含硒量初步调查分析. 梁春燕,唐颢,罗一帆. 2014
[6]湖北恩施茶园土壤及茶叶硒元素调查研究. 叶飞,龚自明,高士伟,张强,崔清梅,梁金波. 2015
[7]土壤和植物硒素研究综述. 唐玉霞,王慧敏,刘巧玲,孟春香. 2008
[8]硒的生物学功效及富硒果品研究进展. 王娟,陈晓雪,刘德兵,魏军亚,李绍鹏. 2007
[9]中国茶叶质量安全40年. 刘新,陈红平,王国庆. 2019
[10]茶叶的主要功效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飞虎,李雪,张雪梅,梁叶星,张欢欢,杨世雄,张玲. 2018
[11]富硒土的植物改良. G.S.Banuelos,H.A.Aiwa,N.Terry,A.Zayed,舒乔生. 1998
[12]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的砷和硒. 马小宁,罗瑞峰. 2007
[13]春小麦地不同形态Se的吸收和分配. 朱永懿,杨俊成. 1996
[14]补硒对海门山羊生长及血液和组织含硒量的影响. 曹少先,陈启康,杨利国,沙文锋,顾拥建,戴晖. 2005
[15]叶面喷施硅硒联合水分管理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征的影响. 高敏,周俊,刘海龙,胡远妹,徐磊,梁家妮,黄贵凤,周静. 2018
[16]冬小麦硒素吸收积累特性及叶面喷硒效应的研究. 唐玉霞,王慧敏,吕英华,刘巧玲,杨军方. 2010
[17]硒肥对优质油菜品质的影响. 侯燕,孙向彤,许乾丽,王昌伦,朱昭阳. 1999
[18]硒·农业·人. 白厚义. 2002
[19]不同硒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血浆硒含量的影响. 林长光,林金玉,刘东霞,杜景德,林枣友,陈文焕,郑金贵. 2013
[20]钼硒配施对小白菜钼硒形态及硒价态的影响. 张木,胡承孝,孙学成,谭启玲,赵小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姜提取物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
作者:刘莉;徐伟韦;钱继昌;金亮;李小白
关键词:生姜提取物;无花果;保鲜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白术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作者:王雪峰;周炜炜;张梦洁;付弘赟;郑威;李秀梅
关键词:白术;网络药理学;氧化应激;分子对接;活性成分;作用机制
-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
作者:操礼军;汪晖;杜婷婷;刘莉;胡永青
关键词:奶牛;胚胎移植;应用;前景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山楂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祖烽;张宇欣;孙悦龙;郑威;李秀梅
关键词:山楂;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氧化应激;作用机制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灰地种蝇发生为害研究
作者:张海剑;刘莉;孙雪莲;郝浩阳;石洁
关键词:灰地种蝇;带状种植;为害症状;分子鉴定;防治技术
-
碳晶烤房内气体及烤后烟叶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作者:李贤;任杰;周之蔚;曹建敏;孟霖;谭效磊;刘莉;谭青涛;高云鹏;徐秀红
关键词:烟叶烘烤;挥发性成分;致香成分;碳晶烤房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常见酚酸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宇欣;刘魏魏;杨娟;周炜炜;戴小枫;李秀梅;郑威
关键词:酚酸类化合物;免疫功能;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