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肠炎雌、雄灰海马不同部位营养及功能性组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雪玲

作者: 李雪玲;张东;李思平;林听听;刘鑫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灰海马;营养成分;功能性组分;肠炎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2 年 002 期

页码: 228-2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状态海马营养及功能性组分的异同及分布规律,以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健康和肠炎、雌和雄灰海马头部和躯干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两种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锌、硒)和功能性组分(核苷、核苷酸和胆甾醇)含量的异同。结果显示:1)灰海马粗蛋白质量分数为61.09%~70.52%,粗脂肪质量分数为0.95%~3.90%;健康与肠炎海马、雌海马与雄海马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海马头部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躯干,灰分则反之。2)灰海马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不同健康状态、性别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余13种氨基酸则是在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性别海马间无显著差异、但躯干含量显著高于头部。3)灰海马体内共检出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次之,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含量最低。灰海马含有丰富的油酸(C18∶1n9c)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 DHA)等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PUFA/SFA>0.4)。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性别海马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除二十四烷酸(C24∶0)和芥酸(C22∶1n9)头部与躯干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脂肪酸头部含量均显著低于躯干。4)灰海马头部硒含量(0.88~0.95 mg·kg-1)显著低于躯干(1.16~1.32 mg·kg-1),锌则无显著差异。5)灰海马体内共检测到2种核苷酸和6种核苷,其中尿嘧啶核苷雄海马显著高于雌海马,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雌海马高于雄海马。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和胸腺嘧啶核苷含量头部显著高于躯干。此外,海马体内还含有大量的具有温肾壮阳功效的胆甾醇。研究结果表明,患肠炎对灰海马的营养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海马头部与躯干的营养及功能组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盐度变化对灰海马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杨琳,林听听,刘鑫,张东,来琦芳,么宗利. 2017

[2]投喂不同密度卤虫无节幼体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尹飞,唐保军,张东,王建钢. 2012

[3]营养强化对灰海马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及品质的评价. 尹飞,唐保军,张东. 2011

[4]投喂频率对雌雄分化后灰海马生长发育、饵料转换效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席寅峰,张东,施兆鸿. 2013

[5]魟肠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 刘方,罗霞,巩华,常彦红,宋晶,时彦民. 2018

[6]金荞麦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 谭娅,甘麦邻,范源,王婧,张雄,黄波,朱砺,尚以顺,史开志. 2020

[7]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辣木叶治疗肠炎的作用机制. 董雯雯,张玉霞,袁小远,李峰,张世栋,徐怀英,李福伟,刘玮,王云超,刘庆彬,朱应波,李桂明,孟凯. 2023

[8]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相关肠炎疾病的研究进展. 袁婧,魏萍,刘长明. 2013

[9]皇竹草粉对草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反应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李玉萍,田晶晶,张凯,夏耘,王广军,郁二蒙,李志斐,龚望宝,谢骏. 2022

[10]斑海豹肠炎的病理学观察. 杨冰,黄倢,王士莉,陈超,雷质文,张立敬. 2004

[11]益生菌益生特性的研究进展. 刘晗璐,李光玉,孙伟丽. 2010

[12]七彩神仙鱼肠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英娜,王元,秦搏,吴艳庆,宋学锋,杨立国,高伟华,秦志浩,房文红. 2020

[13]鸡肠炎综合症的防治. 魏祥法,姜士彬,赵增成. 2002

[14]添加乳糖和嗜酸性乳酸杆菌对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治效果. 张欣萍,王金洛. 1998

[1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分析藏药诃子通过Bax/Bcl-2和PTGS2/SLC3A2通路治疗西藏牦牛源沙门菌感染的机制. 李登宇,张开琴,薛晓峰,拜占春,央拉,王少辉,祁晶晶,索朗斯珠. 2024

[16]大球盖菇菇盖和菇柄营养成分分析. 王丽,倪淑君,李淑荣,汪慧华,姜晓仙,刘小飞,潘妍. 2016

[17]冷饭团生物学特性研究. 韦茜,刘朝英,赵艳,彭玉基,刘涛. 2010

[18]闽东北野生乌饭树叶营养成分分析. 颜孙安,钱爱萍,林香信,饶秋华. 2007

[19]金线莲组织培养及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刘润东,郭文杰,林忠宁,鲁雪华. 2006

[20]野生冷饭团果实与家种果实品质比较. 金吉芬,潘世明,刘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