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近10年冬小麦区试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温明星

作者: 温明星;李东升;陈琛;郭瑞;姚维成;申雪懿;刘家俊;邓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区试;农艺性状;演变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20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2012-2021年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212份参试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区试结果,分析其近10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产量和穗粒数先减后增、有效穗数明显减少、千粒重和株高不断增加、生育期基本保持平稳.今后,长江中下游麦区产量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千粒重,适当降低穗粒数,培育早熟品种为主,更有利于该麦区产量提升.

分类号: S-3

  • 相关文献

[1]2004-2022年徐州地区气候因子及小麦区域试验品系性状演变分析. 刘立伟,刘静,王静,易媛,朱雪成,张娜,张会云,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 2025

[2]山西省南部夏播大豆区试分析.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2018

[3]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崔党群,詹克慧. 2010

[4]中粳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Ⅰ.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 徐大勇,卢百关,钟环,樊继伟,罗利. 2009

[5]江淮稻区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2004

[6]四川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蒋进,蒋云,王淑荣. 2019

[7]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杨中路,何艳琴,王瑞珍,曹小新,万辉,郭兵福. 2019

[8]2009-2020年贵州省审定大豆品种农艺与品质性状的演变. 龚锡震,陈佳琴,杨春杰,谭春燕,娄利娇,徐熙,朱星陶. 2021

[9]国家区试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杨中路,何艳琴,王瑞珍,郭兵福. 2019

[10]山东省近60年来主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李润芳,张晓冬,王栋,王存娥,刘世华,路凌云,丁汉凤,李娜娜. 2019

[11]国家区试鲜食夏大豆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王瑞珍. 2022

[12]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崔党群,詹克慧. 2010

[13]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于淑婷,杨延兵,陈二影,秦岭,李国瑜,管延安. 2017

[14]山西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演变分析. 任海红,马俊奎,刘学义,任小俊. 2018

[15]河南省南部组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曹廷杰,赵虹,王西成,崔党群,詹克慧. 2010

[16]吉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张君,李玉发. 2004

[17]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国家区试品种的品质特征.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2017

[18]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品种区试布点的聚类分析. 邵学芝. 1986

[19]近60年黄淮麦区冬小麦育种技术演变. 林作楫,揭声慧,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 2012

[20]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王成社,刘录祥,谢彦周,许喜堂,魏红升,张小燕.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