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菌属分子系统学及菌根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淑超

作者: 李淑超;乔鹏;刘思思;陈娟;郭顺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块菌;外生菌根;交配型基因;子实体发育;共生机制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17 年 36 卷 02 期

页码: 131-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块菌属Tuber是一类珍贵的地下生外生菌根食药用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块菌属研究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块菌属分类、系统学、生态、生化、菌根共生机制及人工种植等研究。本文重点从块菌的分子系统学、群体遗传学及菌根共生机制3个方面对近5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Q949.32

  • 相关文献

[1]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祝英,刘英霞,巩晓芳,陈应龙,任爱天,刘润进,金樑,熊友才. 2016

[2]藻菌共生系统处理畜禽沼液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陈彪,朱勇,王锴瑜,肖艳春,黄婧,张剑宇,张旭钏,陈晓晨. 2023

[3]白灵侧耳(白灵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谭笑,滕立平,路杨,李莉,李慧,温嘉伟,李玉. 2015

[4]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后代性状变异初探. 宋春艳,尚晓冬,谭琦,刘德云,郑巧平,项寿南. 2008

[5]蛹虫草无性孢子的交配型基因类型的分子鉴定. 谭琦,蔡涛,汪虹,魏静,冯爱萍,林楠,鲍大鹏. 2011

[6]野生蛹虫草的分离及出草分子检测研究. 肖军,夏爽,陈珣,肇莹. 2018

[7]稻曲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和MAT1-2-8的特性分析. 雍明丽,于俊杰,曹慧娟,俞咪娜,潘夏艳,宋天巧,刘永锋. 2021

[8]基于交配型基因的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鉴定双孢蘑菇核型. 冯志勇,陈辉,汪虹,黄建春,郝海波,王倩,宋晓霞,隽加香,张津京. 2019

[9]六妹羊肚菌多孢分离和组织分离菌株栽培出菇试验. 王青,李闯,汪国莲. 2023

[10]香菇交配型基因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进展. 张敏,陈平. 2005

[11]运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蛹虫草亲和配对. 鲍大鹏,刘敏祥,汪滢,杨瑞恒,茅文俊,何华奇. 2017

[12]交配型基因作为分子标记鉴定蛹虫草退化菌株的核相初步研究. 汪虹,魏静,林楠,冯爱萍,陈明杰,鲍大鹏. 2010

[13]香菇交配型基因的遗传研究 Ⅰ一种交配型基因测定的新方法. 潘迎捷,陈明杰,贺冬梅,冯志勇,汪昭月. 1996

[14]中国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朱朝辉,陈明杰,谭琦,贺冬梅,潘迎捷. 2000

[15]外生菌根菌植多样性及其进化. 桂阳,刘作易. 2006

[16]两株外生菌根真菌对盐渍土壤中 黑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温祝桂,朱小梅,刘冲,赵宝泉,董静,邢锦城,赵小慧,洪立洲. 2019

[17]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 2013

[18]牛肝菌和红菇的菌根形态扫描电镜识别初探. 罗土炎,饶秋华,黄敏敏,陈宇航. 2009

[19]外生菌根在农林业上的应用. 鲍瑾,朱海军,生静雅,张普娟,陈亚辉,刘广勤. 2014

[20]干巴菌物种复合群与云南松形成的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 魏杰,杨岳,李树红,张小雷,苏开美.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