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NTL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培

作者: 王培;王凤涛;常洪雷;冯晶;郭青云;蔺瑞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NAC转录因子;跨膜结构域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进展

ISSN: 2095-2341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14-121

摘要: NTL(NAC with transmembrane motif 1-like,NTM1-LIKE)类转录因子是NAC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其特征是除NAC结构域外,C末端具有跨膜结构域。NTL转录因子已被证实在植物发育以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小麦中NTLs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对小麦中NTL类转录因子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NTLs的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在小麦与亲和条锈菌互作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小麦中有17个NTLs,属于7个同源群,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NTL转录因子在细胞核、质膜、叶绿体类囊体及内质网膜都有定位信号的出现。此外,部分NTL转录因子的表达受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的诱导。研究结果为小麦NTL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分类号: S435.121.42`Q943.2

  • 相关文献

[1]小麦TaNAC-B07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陈文烨,杨帆,刘永伟,董福双,赵和,柴建芳,吕孟雨,周硕. 2020

[2]小麦3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蔺瑞明,徐世昌. 2010

[3]刺孢小克银汉霉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转化甘蓝型油菜研究. 张银波,江木兰,胡小加,晏立英. 2007

[4]抗条锈病小偃麦双体异附加系山农87074-519的鉴定. 刘爱峰,王洪刚,郝元峰,段友臣,王玉海,吴新儒,李岩,朱玉丽,高居荣. 2007

[5]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董云,尚勋武,周祥椿,殷学贵,谢鸣. 2006

[6]小麦新种质P13的抗条锈性鉴定及抗病机制研究. 熊仕俊,黄芳,孙翠英,梁传静,蒋选利. 2016

[7]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鉴定及利用.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 2003

[8]52个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推导. 井长勤,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5

[9]贵州小麦区试材料对条锈病的抗性评价. 陈文,隋建枢,王伟,杜月红,何庆才. 2015

[10]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2009

[11]小麦温光型不育恢复系MR168对条锈菌CY32的抗性遗传分析. 任勇,李生荣,周强,李太军,熊帮照. 2009

[12]小麦新品种绵麦39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欧俊梅,任勇,陶军,庞启华. 2009

[13]小麦农家品种红麦(京2747)主效抗条锈病基因的RAPD标记. 牛永春,檀根甲. 2006

[14]绵阳系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变异研究初报. 王凤乐,万安民,谢水仙,杨家秀,刘正德,瞿宗浦,刘述英. 1993

[15]小麦条锈病气象预测方法及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靳宁,景元书,黄文江. 2008

[16]主成分分析法与植被指数经验方法估测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研究. 陈云浩,蒋金豹,黄文江,王圆圆. 2009

[17]用冠层光谱比值指数反演条锈病胁迫下的小麦含水量. 蒋金豹,黄文江,陈云浩. 2010

[18]基于Fraunhofer线的小麦条锈病荧光遥感探测. 张永江,黄文江,王纪华,刘良云,马智宏,李佛琳. 2007

[19]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刘正德,姚革,蒋滨,夏先全,田承权,黄光明. 2005

[20]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牛永春.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