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器官-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樟子松和赤松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凯

作者: 王凯;齐悦彤;那恩航;陶江;刘建华;康宏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养分限制;器官差异;养分重吸收;树种选择;科尔沁沙地

期刊名称: 生态学杂志

ISSN: 1000-4890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74-2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与赤松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器官、凋落叶和土壤的C、N、P化学计量,比较研究两个树种的养分保存与利用机制。结果表明:樟子松叶C含量及C∶N、C∶P和N∶P、枝N含量以及根N和P含量显著高于赤松,而叶P含量、枝C∶N、根C含量及C∶N和C∶P显著低于赤松。樟子松N和P含量随枝叶年龄增加而下降,而赤松P含量表现为当年和二年生枝叶显著高于一年生枝叶。樟子松凋落叶C、N、P含量均显著高于赤松,C∶P和N∶P显著低于赤松。赤松叶片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樟子松,并且两个树种的P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N重吸收效率。樟子松林土壤P含量显著低于赤松林,而C∶N和C∶P显著高于赤松林。樟子松养分主要供给新生组织器官,而老年枝叶的养分保存能力下降,凋落叶更易于分解,不利于土壤养分保存,土壤P含量较低。赤松养分保存能力更强,通过维持较高养分重吸收效率,提高体内养分利用效率,降低对土壤P的消耗。

分类号: S791.253%S791.245

  • 相关文献

[1]不同密度下沙地樟子松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王凯,那恩航,张日升,高爽,刘建华. 2021

[2]陇东雨养农区紫花苜蓿叶片氮、磷、钾重吸收与生物固氮的偶联关系. 段兵红,陆姣云,刘敏国,杨梅,王亚亚,王振南,杨惠敏. 2016

[3]植物叶片氮磷养分重吸收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陆姣云,段兵红,杨梅,杨晗,杨惠敏. 2018

[4]杨树幼苗自然干旱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 王凯,逄迎迎,吕林有,张大鹏,焦向丽. 2021

[5]棉花烟酰胺合成酶基因GbNocotin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杨郁文,周建武,高媛媛,陈天子,张保龙,倪万潮. 2014

[6]石化工业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为例. 丁睿,刘照辉,索涛涛,吴旭鹏. 2013

[7]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珍贵阔叶树种选择与发展. 罗文扬,罗萍,刘贻均. 2010

[8]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中的树种选择研究. 曳水瑛,董刚,邵长亮,刘勇. 2018

[9]乡村振兴背景下热带果树在乡村绿化中的应用. 高晰宇,冯妮. 2022

[10]氮素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长芒草氮磷重吸收率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安卓,牛得草,文海燕,杨益,张洪荣,傅华. 2011

[11]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差异. 王雪梅,闫帮国,史亮涛,刘刚才. 2020

[12]科尔沁沙地杨树人工林植物-土壤C、N、P化学计量变化. 王凯,邢仕奇,张日升,吕林有,刘畅. 2024

[13]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梯度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 庞丹波,吴梦瑶,吴旭东,倪细炉,董立国,陈林,李学斌,胡杨. 2023

[14]不同肥力潮土的酶活计量比特征及其与微生物量的关系. 张露,张水清,任科宇,李俊杰,段英华,徐明岗. 2020

[15]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对侵蚀坡耕地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王珮环,张晴雯,石玉龙,李孟妮,李雪亮,黄新君. 2023

[16]魔芋北移引种研究. 吴万兴,王照利,张忠良,鲁周民,张秀华,刘永军,张瑞,梁燕,王志雄,江海清. 2002

[17]年刈割次数对科尔沁沙地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 杨秀芳,梁庆伟,娜日苏,张晴晴,潘翔磊,刘荣霞. 2019

[18]沙漠植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杨淑琴,周瑞莲,梁慧敏,赵哈林,赵学勇. 2015

[19]干扰对固沙樟子松林凋落物特征及持水性的影响. 王东丽,郝可欣,梁潇洒,方祥,汤家喜,连昭,赵艳,沈海鸥. 2019

[20]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王凯,沈潮,曹鹏,宋立宁,于国庆.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