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SAT作物模型的中美大豆主产区单产模拟与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春萌

作者: 徐春萌;田芷源;陈威;刘佳佳;白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遥感;作物;模型;大豆;产量;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32-13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开展基于作物模型的大面积作物产量估测研究,可以为及时掌握全球重点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以大豆为监测作物,选取中国吉林省和美国爱荷华州作为研究区域,基于DSSAT作物估产模型中的SOYGRO大豆模型,利用分辨率为0.5°×0.5°的生育期气象要素以及500 m×500 m绿色叶绿素植被指数,进行遥感数据融合作物模型估测大豆单位产量的模拟与验证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7年,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的平均误差为16.8%,均方根误差为762.8 kg/hm2,平均偏差为107.2 kg/hm2;中国吉林省大豆单位产量估测的平均误差为36.3%,均方根误差为1 088.4 kg/hm2,平均偏差为-237.9 kg/hm2。在县域尺度下,大豆单位产量模拟值与调查值的拟合度较好,尤其在产量较低的年份,其中美国爱荷华州的产量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8,中国吉林省的相关系数偏小,为0.59,表明对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单位产量的估测精度优于中国吉林省。研究所建立的大豆单位产量估测技术路线,可以为中美两国主产区作物单位产量的大面积有效估测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粒子滤波同化方法在CERES-Wheat作物模型估产中的应用. 姜志伟,陈仲新,任建强,周清波. 2012

[2]基于遥感和AquaCrop作物模型的多同化算法比较. 邢会敏,李振海,徐新刚,冯海宽,杨贵军,陈召霞. 2017

[3]基于SWAP模型同化遥感数据的黑龙江南部春玉米产量监测. 王利民,姚保民,刘佳,杨玲波,杨福刚. 2019

[4]基于FCS及EPIC模型的未来情境下作物空间竞争模拟. 何英彬,高明杰,周振亚,张晴,韦文珊,陈学渊,刘洋. 2015

[5]基于冠层反射率模型的作物参数多阶段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黄平,任国业,周清波,李源洪,王思,董秀春. 2017

[6]基于APSIM模型的低纬高原蔗区甘蔗生产潜力. 张跃彬,毛钧,李如丹,刀静梅,余凌翔,王靖. 2023

[7]近30年黄淮海平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潜在影响模拟. 徐建文,居辉,梅旭荣,刘勤,杨建莹. 2015

[8]小麦模型算法集成平台在华北平原区的适应性评价. 陈先冠,冯利平,白慧卿. 2023

[9]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产量估测. 陈鹏飞,杨飞,杜佳. 2013

[10]稻-豆与稻-稻复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叶天承,庄雪浩,陈惠哲,向镜,张义凯,王亚梁,王志刚,孙凯旋,高义卓,张玉屏. 2023

[11]应用遥感方法估算作物产量的研究进展. 侯志研,郑家明,冯良山,刘洋,惠成章,王鹏飞,李启辉. 2007

[12]基于遥感的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现状与趋势. 陈鹏飞,孙九林,王纪华,赵春江. 2010

[13]农用无人机多传感器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 杨贵军,李长春,于海洋,徐波,冯海宽,高林,朱冬梅. 2015

[14]基于多时相GF-1遥感影像的作物分类提取. 贺鹏,徐新刚,张宝雷,李振海,金秀良,张秋阳,张勇峰. 2016

[15]基于时间序列环境卫星影像的作物分类识别. 李鑫川,徐新刚,王纪华,武洪峰,金秀良,李存军,鲍艳松. 2013

[16]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玉米苗期株数信息提取. 刘帅兵,杨贵军,周成全,景海涛,冯海宽,徐波,杨浩. 2018

[17]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张竞成,袁琳,王纪华,罗菊花,杜世州,黄文江. 2012

[18]基于MODIS与TM时序插补的省域尺度玉米遥感估产. 顾晓鹤,何馨,郭伟,黄文江,燕荣江. 2010

[19]作物品质遥感监测预报研究进展. 王纪华,李存军,刘良云,黄文江,赵春江. 2008

[20]基于GF-1卫星遥感的冬小麦面积早期识别. 王利民,刘佳,杨福刚,富长虹,滕飞,高建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