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再生性遗传及育种技术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道远
作者: 唐庚生;朱汝财;秦学毅;唐建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栽培稻;再生性;遗传规律;育种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9 期
页码: 1273-127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为创新再生稻育种材料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获得再生性强的材料,考查其F1和F2中与再生性相关的性状表现,分析栽培稻再生性的遗传规律。【结果】在野栽交品系96-82的两个F1中,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为部分显性,两个组合的再生性分别达2级和3级;3个籼粳杂交组合F1再生稻的株高、分蘖数、每穗粒数及产量均明显超过双亲,再生性均达1级。把普通野生稻再生性导入栽培稻和籼粳杂交诱变,育成地下再生分蘖性较强的3个新品系,再生稻1号(桂D1号/96-82)、再生稻2号(明恢63//桂99/96-82)及以陆稻中旱3号作亲本育成再生稻3号(桂99/中旱3号//明恢63)。【结论】野栽交品系96-82再生性的遗传传递力较强,表现为部分显性,再生性从F2起出现分离,属于数量遗传。选育的3个新品系具有应用潜力。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我国近30 a梨育种研究进展与今后工作建议. 李秀根,杨健,王龙,王苏珂. 2010
[2]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的发现和研究. 张德双,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汪维红,徐家炳,卢桂香. 2013
[3]我国近30a梨育种研究进展与今后工作建议. 李秀根,杨健,王龙,王苏珂. 2010
[4]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陈平,何莉,尚晨,李佶恺,张海玲,李集临,张延明. 2017
[5]混播草地不同种群再生性的研究. 于应文,蒋文兰,冉繁军,徐震,王元素. 2002
[6]具有再生特性的小麦材料筛选与细胞学分析. 程天灵,温辉芹,张立生,裴自友. 2010
[7]保丰苜蓿丰产性研究. 吕会刚,张玉发,韩雪松. 2002
[8]紫花苜蓿国家审定品种的产量、再生性、秋眠性及持久性测定分析. 于林清,云锦凤,萨仁,徐春波. 2006
[9]高丹草新品种在河北平原农区的引进筛选. 刘贵波,乔仁甫. 2005
[10]影响牧草再生性因素分析. 温方,陶雅,孙启忠. 2006
[11]影响牧草再生性的因素分析. 温方,孙启忠,陶雅. 2007
[12]咸水灌溉对紫花苜蓿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秦文利,刘忠宽,刘振宇,智健飞. 2010
[13]关于加强云南稻作育种技术创新的思考. 周家武,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徐鹏,邓先能. 2004
[14]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生产性能与持久性分析. 于林清,张旭婧,云锦凤. 2006
[15]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张现伟,李经勇,唐永群,姚雄. 2012
[16]基于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筛选. 张安宁,王飞名,余新桥,梅捍卫,罗利军. 2008
[17]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创造种质的研究简要. 严成其. 2001
[18]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颜辉煌,熊振民,闵绍楷,胡慧英,张志涛,田淑兰,汤圣祥. 1997
[19]野生稻与栽培稻体细胞杂交第4代特性研究初报. 皇甫伟国,应成波,裘尧军,陈国,严成其,颜秋生. 2001
[20]水稻属种间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研究. 徐豹,王玉民,吴长明,庄炳昌.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两优美香新占的选育
作者:余守武;黄益峰;娄俊超;李梅珍;唐庚生
关键词:杂交水稻;浙两优美香新占;优质;高产;选育
-
鲜豌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作者:陈燕华;唐建淮;罗高玲;郭东升
关键词:鲜豌豆;品种(系);比较
-
幼龄柑橘果园间种豇豆品种试验
作者:李荣丹;农海林;陈燕华;唐建淮;罗高玲
关键词:幼龄柑橘;间种;豇豆;试验
-
稻飞虱诱导下水稻挥发物分析
作者:陈灿;张晓丽;刘百龙;秦学毅;郭辉;冯锐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诱导;挥发物;抗性
-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
作者:冯锐;郭辉;陈灿;刘百龙;张晓丽;秦学毅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褐飞虱品种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24个绿豆新品种(系)在桂南地区的田间性状表现
作者:陈燕华;李经成;李荣丹;唐建淮;罗高玲
关键词:绿豆;新品种(系);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
-
广西野生稻耐冷性鉴定与遗传纯合研究
作者:陈灿;张晓丽;秦学毅;冯锐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