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寄生桑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鉴定及资源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剑梅
作者: 李剑梅;郭玲玲;柴林山;谢存一;张疏雨;朱万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鉴定;培养特性;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23 期
页码: 153-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 1株寄生于桑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SK-4)进行鉴定,使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确定菌丝最适培养条件,并研究子实体不同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多糖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菌株SK-4为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其菌丝体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pH值为 5.0,最适生长温度为 25~28℃.SK-4菌株子实体的水提物及醇提物中多糖、黄酮及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 7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水提物,子实体多糖主要存在水提物中,多糖的含量与 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中等正相关(R2=0.557),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呈负相关,70%乙醇溶液有利于黄酮、多酚的提取,二者的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5),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负相关.
分类号: S567.3
- 相关文献
[1]粗毛纤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苗,王豪,司静,孙一翡,高能,武冬梅,崔宝凯. 2023
[2]番茄红粉病致病病原的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研究. 王勇,王万立,刘春艳,郝永娟. 2008
[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SY株的分离鉴定及培养特性. 晁锦,卢凤英,潘群兴,孙华伟,张敬峰,董永毅,徐正军,祁克宗,张小飞. 2022
[4]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和培养特性研究. 甘炳成,谢丽源,谭昊,黄忠乾,彭卫红,唐杰. 2019
[5]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蒋鹏飞,高海东,赵丽丽,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王旭增. 2021
[6]不同品种紫薯抗氧化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黄彪,韦航,李国良,何明燕,吴建鸿,林香信. 2020
[7]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英迪,夏其乐,曹艳,杨开,毛荣良,黄良水. 2020
[8]新疆药桑桑椹中的主要营养活性成分检测分析. 钟石,丁天龙,李有贵,吴曙光,吕志强. 2012
[9]鸡骨泥酶解和发酵产物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刘安康,卢美珍,陈慧,汪兰,付晓燕. 2017
[10]萌发对青稞甜醅饮料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鲍玉花,闫世芳,肖明,崔明明. 2022
[11]栽培地域和木屑对瓦尼桑黄子实体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王雨阳,李正鹏,陈万超,张忠,刘朋,吴迪,李文,杨焱. 2023
[12]乳杆菌发酵对生姜副产物蒸馏液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朱倩,杨松,伍玉菡,郭家刚,杜京京,江舰. 2022
[13]棘托竹荪菌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林陈强,林戎斌,陈济琛,张慧,林新坚. 2013
[14]冰温贮藏对鲜党参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焦旋,高振峰,张立新,冯志宏,施俊凤,杜静婷. 2021
[15]‘中天’玫瑰在广东怀集引种栽培及花朵营养成分分析. 王再花,容静东,王玉丰,詹速湖,李杰. 2018
[16]槟榔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产物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严和琴,于靖,郑蔚,李杨,刘立云,李志刚. 2022
[17]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赵甜甜,张国治,王赵改,蒋鹏飞. 2023
[18]不同品种桑树雄花茶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分析. 林天宝,柳丽萍,刘培刚,钱文春,魏佳,朱燕,刘岩,郭君鑫,许自龙,计东风,吕志强. 2023
[19]干燥方式对桑叶绿茶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郭红梅,梁雎,刘志刚,李海峰,阿木提·库尔班,任红松. 2021
[20]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条件对桑椹干营养保健品质的影响. 游庭活,温露,刘凡,邹宇晓,廖森泰.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研究
作者:宗玉丽;李思林;于淼;李赞;冯健;郭玲玲
关键词:秸秆还田;隔离层;淋溶;土壤养分;阻控效应
-
一株耐高温β-胡萝卜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作者:张疏雨;张善林;李剑梅;柴林山;谢存一;朱万芹;云晶
关键词:β-胡萝卜素降解率;粗酶液;发酵工艺优化;响应面法
-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及生物修复
作者:孙翠焕;郭玲玲;陈杰;陈丽媛
关键词: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现状;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群落
-
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构建技术研究
作者:陈飞;于广峰;韩冰;钟丽娟;柴林山;刘晓辉
关键词:菌糠;蚯蚓;红托竹荪;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
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媛;朱万芹;孙翠焕;陈杰;赵博伦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食用菌;计算机科学;数据库;应用
-
优质粗毛纤孔菌设施化栽培技术
作者:朱万芹;陈飞;冯敏;柴林山;张疏雨;韩冰;谢存一;桓明辉
关键词:优质;粗毛纤孔菌;设施化;栽培技术
-
秸秆还田及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豆角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翠焕;郭玲玲;陈丽媛;陈杰;赵博伦;王智学
关键词:秸秆;磷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土壤微生态;有效磷;解磷能力;豆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