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人工林退化原因及研究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路伟伟

作者: 路伟伟;吴波;白建华;宋晓东;时忠杰;党宏忠;李瀚之;尹明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水分亏缺;水力学失败;碳饥饿;病虫害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1286-129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化对森林可持续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如何保持人工林长期稳定生长是全球性技术难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营造了大面积樟子松人工林,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北方防沙带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樟子松人工林退化较为严重,虽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樟子松人工林退化机制的认识仍然不是非常清楚.本文梳理了导致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主要因素,提出樟子松人工林树木退化过程的概念模型,认为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是导致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两种主要生理机制;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降低了樟子松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而病虫害又进一步促进了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的发展,直至樟子松发生严重退化甚至死亡.今后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樟子松退化的生理过程及其与病虫害的相互作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樟子松人工林退化的多因素协同作用机制;(2)林分或景观尺度樟子松人工林退化机制;(3)樟子松人工林对环境胁迫的响应及调控机制;(4)樟子松适生范围及生态适宜性评价.

分类号: S791.253

  • 相关文献

[1]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王凯,沈潮,曹鹏,宋立宁,于国庆. 2018

[2]杨树幼苗自然干旱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 王凯,逄迎迎,吕林有,张大鹏,焦向丽. 2021

[3]外生菌根真菌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影响. 朱教君,康宏樟,许美玲,吴祥云,王巍. 2007

[4]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沙尘沉降的影响. 王旭,张学利,张日升,迟琳琳,肖巍,王翠萍. 2022

[5]不同密度下沙地樟子松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王凯,那恩航,张日升,高爽,刘建华. 2021

[6]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郎明翰,张日升,韩辉,王旭,凡胜豪. 2023

[7]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 刘建华,孙海红. 2021

[8]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研究. 杨树军,尤国春,安宇宁,刘敏,曹怡立. 2023

[9]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程昊天,孔涛,吕刚,王东丽,张莉莉. 2021

[10]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径向生长对气候及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 张晓,吴梦婉,SeMyung Kwon,潘磊磊,韩辉,杨晓晖,刘艳书,时忠杰. 2022

[11]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 王科雯,吕刚,刘媛,刘建华,王锋佰,张卓. 2024

[12]不同叶龄期水稻秧苗对水分亏缺反应的探讨. 吴永祥,黄祥熙,赵国良,陈留根,陈公翰,李永丰. 1993

[13]李子幼苗水分亏缺下新梢生长与致死时间研究. 卢明艳,赵晨辉,苏斯瑶,李锋,张艳波. 2015

[14]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可能影响ABA的积累和参与植物细胞水分胁迫信号传递. 邢宇,王幼群,张蜀秋,黄从林,吴忠义,贾文锁. 2003

[15]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杨再洁,史磊刚,文新亚,陈阜. 2013

[16]草坪植物对干旱逆境的效应. 王钦,金岭梅. 1993

[17]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 于欣廷,崔宁博,麻泽龙. 2020

[18]1961—2012年中国棉花需水量的变化特征. 陈超,陈超,庞艳梅,潘学标,张立祯. 2015

[19]贵州山地杂交籼稻区水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江学海,李刚华,陆波,罗德强,刘正辉,李敏,蒋明金,陈永莲,丁艳锋. 2022

[20]水分亏缺对青稞产量及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白羿雄,姚有华,姚晓华,徐仲阳,吴昆仑.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