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植物油脂中脂肪酸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月明

作者: 郑月明;冯峰;国伟;储晓刚;潘家荣;贾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脂肪酸;植物油

期刊名称: 色谱

ISSN: 1000-8713

年卷期: 2012 年 30 卷 11 期

页码: 1166-11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了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GC-q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酯化衍生后,以DB-1柱(30 m×0.25 mm×0.25μm)作为一维柱、DB-Wax柱(3.2 m×0.1 mm×0.1μm)作为二维柱组成柱系统进行分离,在调制周期为3.5 s、四极杆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350的条件下,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可以在50 min内得到准确和灵敏的检测。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灵敏度较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提高了100倍以上,一些植物油中微量的脂肪酸成分也因此被检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消除食用植物油的掺假伪劣等均有重要意义。

分类号: TS227`O657.63

  • 相关文献

[1]15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杨春英,刘学铭,陈智毅. 2013

[2]植物油料酶解预处理技术. 曹毅,高树成,任国华. 1998

[3]植物油与二甲苯分别配制的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差异. 林永,邹华娇,黄琼辉,黄守敏,傅建炜. 2009

[4]日粮中添加植物油对延边黄牛牛肉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夏广军,严昌国,徐红艳,吴健. 2008

[5]国产大豆需以"食用化"为出路. 孙寰. 2016

[6]基质固相分散—HPLC法快速测定植物油中抗氧化剂. 刘宏程,黎其万,佴注,刘家富,杨廷书. 2007

[7]菜籽油与不同食用植物油营养品质的比较——兼论油菜品质的遗传改良. 熊秋芳,张效明,文静,李兴华,傅廷栋,沈金雄. 2014

[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谷物、油料和植物油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李凌云,许晓敏,林桓,刘广洋,黄晓冬,徐东辉,裴志国. 2018

[9]不同植物油真空低温油炸过程中豆腐泡理化性质的改变. 钟春艳,赵思明,王中江,朱颖. 2020

[10]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陈雪,石爱民,刘红芝,刘丽,王强. 2015

[11]超临界CO_2萃取保健植物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江峰,刘春泉,李大婧,金邦荃. 2006

[1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油料和植物油中草除灵. 韦丹青,胡永健,杨亚琴,刘进玺,王会锋,冯书惠,曹秀,钟红舰. 2018

[13]聚乳酸共混膜的制备与表征. 柳先超,张旭,韩效钊,郑曙峰. 2017

[14]利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庄静,周熙荣,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6

[15]SPME-GC/MS分析植物油挥发性风味成分. 杨春英,刘学铭,王思远,陈智毅. 2015

[16]测定植物油中甲萘威和克百威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黎其万,刘宏程. 2005

[17]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 张羽飞,刘铁良,郑明明. 2024

[18]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 赵欣,李培武,马飞,李光明,张良晓,张奇. 2015

[19]食用植物油流变学特性研究. 杨春英,刘学铭,陈智毅,王思远. 2013

[20]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测定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 朱建国,李培武,张奇,张文,张兆威,杨青青,王秀嫔,王素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