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蓟马消化道组织学与形态学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穆野

作者: 穆野;陈粉粉;魏辉;郑雪;陈勇;张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缨翅目;蓟马科;棕榈蓟马;消化道;形态学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9 年 011 期

页码: 1309-131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不仅可以直接取食为害作物,而且能够传播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病害,给我国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探讨了棕榈蓟马成虫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构,旨在为今后研究正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在棕榈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整体形态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棕榈蓟马消化道超微结构.[结果]棕榈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组成.前肠包括咽、食道、嗉囊和贲门.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中肠没有围食膜,前中肠微绒毛表面有微绒毛膜,后中肠肠壁根据细胞形态分为褶皱端和扁平端,微绒毛没有微绒毛膜.后肠由回肠和直肠组成;回肠的肠壁肌肉发达,肠腔周围有一层角质层;直肠内部有大量微生物.马氏管有4根,着生在中肠与后肠的分界线处;马氏管处微绒毛密集但形状不规则,管壁细胞内有大量囊泡.[结论]本研究描述了棕榈蓟马消化道的形态与组成,分析了不同部位的功能,为研究病原物在蓟马体内的侵染路径奠定基础.

分类号: S433.89

  • 相关文献

[1]中国大陆一新纪录种——美洲棘脊蓟马(缨翅目,蓟马科)及其分布和寄主植物(英文). 马吉德,路虹,陈学新. 2010

[2]防治蓟马灌根效果好. 吴青君. 2013

[3]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陈宁宁,章龙珍,庄平,张涛,赵峰,黄桂云. 2011

[4]野生与养殖黄鳍鲷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 王永翠,李加儿,区又君,苏慧. 2012

[5]波纹唇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区又君,廖光勇,李加儿. 2012

[6]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胡玲玲,李加儿,区又君,于娜,王刚. 2010

[7]珠江口池养梭鱼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陈四海,区又君,李加儿,苏慧,陈怡飚,马之明. 2013

[8]多鳞四指马幼鱼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黄桂云,张涛,赵峰,黄晓荣,杨阳,章龙珍. 2012

[9]伊朗针蓟马亚科及其一新纪录属——滑胸针蓟马属(缨翅目)(英文). 马吉德,陈学新. 2012

[10]蓟马科部分种类mtDNA-COⅠ序列变异及系统发育分析. 沈登荣,宋文菲,袁盛勇,田学军,和绍禹,张宏瑞. 2014

[11]DNA条形码技术在田间常见蓟马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万方浩,张爱兵,闵亮,张桂芬. 2012

[12]中国大陆新发现一种外来入侵物种——首花蓟马. 童晓立,吕要斌. 2013

[13]蓟马的分子鉴定和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何嘉,刘新芝,杜振勇,刘巧巧,李虎,杨海林,彩万志. 2023

[14]中国杂草上生活的吉野蓟马属一新种及蓟马亚科一新纪录属(英文). 马吉德,魏书军,路虹,陈学新. 2012

[15]宁夏及内蒙西部荒漠草原缨翅目种类调查. 杨彩霞,刘育钜,马成俊,韩运发. 1993

[16]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及其他8种常见蓟马的分子鉴定. 游中华,路虹,张宪省,冯纪年,石宝才,宫亚军,黄大卫. 2007

[17]农药使用指南(十)防治蓟马灌根效果好. 吴青君. 2013

[18]40%辛硫磷EC防治日光温室棕榈蓟马研究. 张安盛,庄乾营,周仙红,李丽莉,门兴元,于毅. 2013

[19]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 陈华平,贝亚维. 1997

[20]棕榈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毒特征及其在日光温室的发生关系研究. 张安盛,毛晓红,于毅,周仙红,庄乾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