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家蚕日龄识别模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丁伊
作者: 田丁伊;石洪康;祝诗平;陈肖;张剑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家蚕;日龄识别;多阶门控机制;残差神经网络
期刊名称: 中国农机化学报
ISSN: 2095-5553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2 期
页码: 259-2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家蚕日龄的准确识别有助于精准饲喂和动物福利,因此为准确识别家蚕生长时期中3龄第1天至5龄第7天,共14个日龄,在实际环境下采集特定家蚕品种,构建以14个日龄为单位的数据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的Moga-ResNet,该方法在经典残差神经网络ResNet50的基础上,引入多阶门控机制以获取日龄图像的显著性特征.通过在同一个家蚕日龄数据集上开展模型训练与测试得到,Moga-ResNet的识别准确率为96.57%,F1值为96.57%,召回率为 96.62%,与 Swin Transformer、MobileNet v3、CSPNet 和 DenseNet 四个经典模型的评价指标相比,Moga-ResNet 在家蚕的日龄识别中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可以为开展家蚕精准饲喂和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基础.
分类号: TP391.4%S883.6
- 相关文献
[1]基于实例分割的柑橘花朵识别及花量统计. 邓颖,吴华瑞,朱华吉. 2020
[2]山东蚕研所家蚕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创新. 顾寅钰,石瑞常,张凤林,王安皆,李化秀. 2004
[3]家蚕新品种“渝黔绿茧”原种饲养及产卵试验. 罗朝斌,代方银,黄桂辉. 2007
[4]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黄茧的选育及应用初探. 罗朝斌,代方银,姜虹,鲁成,韩世玉. 2009
[5]保持和提高家蚕原原种种性的技术措施. 周顺珍,曾晓英,罗朝斌,岳宣. 2009
[6]家蚕春期吕品种"681x682"通过审定. 江帅. 2012
[7]RAPD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谭旭辉,陈登松. 2013
[8]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孙运朋. 2014
[9]贵州部分家蚕种质资源差异性分析. 余文中,黄桂辉,孙运朋,岳宣,何静,曾晓英. 2013
[10]家蚕强三眠性鉴定及三眠性材料的培育. 罗朝斌. 2007
[11]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姜虹,曾晓英,岳宣,麻继强,王忠梅,孙运朋. 2011
[12]贵州地方三眠蚕对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研究. 罗朝斌. 2006
[13]家蚕真菌类病害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胡仕叶,罗朝斌,杨胜特,岳宣,刘金鑫. 2008
[14]家蚕黑蛾标记品种贵蚕5号的选育. 罗朝斌,姜虹,易勇,鲁成,刘锡,岳宣,代方银. 2014
[15]贵蚕一号在毕节地区的饲养效果. 胡仕叶,杨胜特,丁洁,简云峰,罗朝斌,姜虹. 2010
[16]万蚕茧层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殿平,姜虹,曾晓英,黄桂辉,周顺珍. 2009
[17]甲基锡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何丽华,曾健,骆承军,徐婉琴. 2003
[18]基于AFLP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Z染色体连锁分子标记筛选. 王海龙,刘岩,牛宝龙,轩楠,孟智启. 2010
[19]家蚕五龄第1天与第4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吴卫成,叶键,鲁华云,李建营,陈金娥,孟智启,倪春霄,钟伯雄. 2006
[20]三氯生对家蚕病原体杀灭效果研究. 刘文光,李云芝,石瑞常,胡自江,衣葵花,朱红.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梳刷式塑料折蔟采茧机研制与试验
作者:李林波;马勇;蔺全廷;石洪康;祝明辉;张剑飞
关键词:蚕茧;塑料折蔟;采茧机
-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化研究进展
作者:石洪康;陈义安;祝诗平;李林波;张剑飞
关键词:蚕桑;桑园管理机械;养蚕机械;工厂化养殖
-
桑黄的人工栽培及药用功效研究进展
作者:马勇;曹宁宁;张剑飞;吴建梅;胡光荣;李林波;石洪康;叶晶晶
关键词:桑黄;人工栽培;菌丝;子实体;药用功效
-
基于深度学习的蚕茧种类识别研究
作者:石洪康;李林波;祝明辉;陈义安;马勇;张剑飞
关键词:蚕茧分选;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v5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家蚕病害识别研究
作者:石洪康;肖文福;黄亮;胡丛武;胡光荣;张剑飞
关键词:家蚕;病害识别;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
家蚕人工饲料切料机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李林波;吴建梅;石洪康;叶晶晶;马勇;胡光荣;张剑飞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切料机;养蚕机械
-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作者:石洪康;陈肖;王志斌;胡光荣;马勇;张剑飞
关键词:机器视觉;家蚕中毒;分类识别;S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