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盛美
作者: 杨盛美;唐一春;李惠;蒋会兵;宋维希;马玲;汪云刚;刘本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云抗10号’;红碎茶;香气成分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3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141-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花香型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冯红钰,罗莲凤,刘汉焱,吴玲玲. 2022
[2]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 杨盛美,许玫,唐一春,李有勇,宋维希,刘本英,矣兵,蒋会兵. 2015
[3]云抗10号与肯尼亚6/8的红碎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 杨盛美,唐一春,孙雪梅,李惠,李友勇. 2013
[4]贮藏条件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 谭和平. 1994
[5]桂香红碎茶加工技术研究. . 2020
[6]海南红碎茶电子舌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比较. 古小玲,刘栩,李达敏,李民. 2012
[7]《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五讲贮青与萎凋设备. 陈尊诗. 1988
[8]海南红碎茶电子鼻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的比较. 古小玲,刘栩,李达敏,王书美. 2010
[9]认识基本生化规律;提高红碎茶品质. 程启坤. 1980
[10]红茶更"红"的思考. 丁勇. 2013
[11]高茶黄素大叶种红碎茶的研制. 陈春林,梁明志,田易萍,刘本英,李友勇,尚卫琼,包云秀,黄玫,杨兴荣. 2013
[12]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概况. 沈培和. 2000
[13]浅述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罗琼仙. 2002
[14]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罗琼仙. 2001
[15]云南优质红茶种质资源的筛选. 宋维希,马玲,周萌,矣兵,段志芬,蒋会兵,刘本英. 2014
[16]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2024
[17]云南省野生茶树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李慧,宋维希,周萌,李友勇,马玲,段志芬,矣兵,刘本英. 2013
[18]不同萎凋时间对CTC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张建勇. 2016
[19]云南优质红碎茶资源与肯尼亚品种6/8的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李晓霞,杨盛美,宋维希,马玲,刘本英,汪云刚,唐一春. 2014
[20]《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七讲揉切与发酵设备. 殷鸿范.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化古树秋茶干茶中粗蛋白的提取方法与实际应用
作者:杨方慧;仝佳音;李晓静;王凯博;刘本英;邹茜
关键词:古树茶;粗蛋白质;蛋白质提取;价值化利用
-
茯砖茶上调秀丽隐杆线虫NHR-49和ACO基因促进脂质分解代谢
作者:潘联云;刘本英
关键词:茯砖茶;脂肪酸β氧化;三羧酸循环;脂质分解;脂质代谢
-
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小黑麦C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周兰兰;何振富;李明军;马玲;毛玉萍;尚红梅;柳慧玲;桑安平
关键词:种植密度;有机肥;小黑麦C6;产量;品质
-
白参菌茶降脂活性评价及活性成分来源的初步研究
作者:潘联云;赵碧;杨方慧;马玉青;刘本英
关键词:白参菌茶;降脂作用;活性成分;功能评价
-
产业链视角下的茶树种植与茶叶加工探索-评《茶叶绿色高效种植与加工新技术》
作者:陈玫;杨毅坚;马玲
关键词:
-
甘南合作市藏饲1号小黑麦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周兰兰;李明军;杨红娟;何振富;李风庆;马玲;毛玉萍
关键词:饲草新品种;小黑麦藏饲1号;栽培试验
-
不同海拔茶树品种紫娟主要生化成分变化规律分析
作者:杨盛美;包云秀;李金龙;段志芬;刘本英;唐一春
关键词:海拔;茶树品种紫娟;生化成分;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