鲆鲽类主要病原菌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甘玲玲

作者: 甘玲玲;王蔚芳;高淳仁;雷霁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鲆鲽类;疫苗;抗血清;病原菌

期刊名称: 中国工程科学

ISSN: 1009-1742

年卷期: 2014 年 16 卷 09 期

页码: 2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甲醛灭活8种鲆鲽类主要病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制备成灭活疫苗后肌肉注射大菱鲆获得各病原菌抗血清。结果显示,抗鳗弧菌血清、抗哈维弧菌血清、抗豚鼠气单胞菌血清、抗鮰爱德华菌效价为1:6 400,抗创伤弧菌血清、抗溶藻弧菌血清、抗嗜水气单胞菌血清效价为1:12 800,抗迟缓爱德华菌血清效价为1:102 400。应用ELISA分析各抗血清与8种病原菌及迟缓爱德华菌蛋白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显示,各病原菌与其本身的抗血清反应最为强烈,而与其他抗血清间有程度不等的交叉反应;菌蛋白与其相应的菌抗血清反应最为强烈,与其他病原菌抗血清反应较弱。本研究所制备的病原菌抗血清效价较高,且具有特异性,可应用于鲆鲽类病原菌的检测。

分类号: S943

  • 相关文献

[1]鲆鲽类渔用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甘玲玲,王蔚芳,雷霁霖,刘新富,温海深. 2013

[2]鸭肝炎病毒A_(66)弱毒株的研究. 陈弘年,张小飞,孙林珍,吴世义,刘庆年,吴本立,朱传民. 1990

[3]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李宏胜,李新圃,罗金印,苗小楼,王玲,李建喜. 2011

[4]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刘龙海,李新圃,杨峰,罗金印,王旭荣,张哲,李宏胜. 2015

[5]鲆鲽类养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解析. 刘皓,宋文平,贾磊. 2011

[6]天津市鲆鲽类养殖情况调查研究. 贾磊,宋文平,苗军,乔延龙. 2010

[7]我国鲆鲽类生殖内分泌研究进展. 柳学周,史宝,徐永江,王滨,刘新富,孟振. 2017

[8]利用数码技术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的方法. 孟振,刘新富,雷霁霖,张和森. 2008

[9]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0]鲆鲽类产业及其加工利用概述. 滕瑜,苑德顺,孙爱华,王平,王彩理. 2015

[11]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张秀梅,陈大刚. 2003

[12]大菱鲆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马爱军. 2012

[13]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比较. 滕瑜,郭晓华,苑德顺,王彩理. 2010

[14]鲆鲽类专用挤压饲判特性及研发. 牛化欣,雷霁霖. 2012

[15]辽宁鲆鲽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苏浩,姜秀凤,梁恩义,赫崇波,王宝义,高祥刚,李云峰. 2013

[16]鲆鲽类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现状. 倪琦,宋奔奔,吴凡. 2012

[17]循环经济转型下的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 贾玉东,雷霁霖,刘滨. 2012

[18]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杀除工艺. 王印庚,陈君,潘传燕,翟介明,孙礼娟,刘江春. 2013

[19]鲆鲽类产地溯源编码设计及标识技术建立. 隋颖,宁劲松,林洪,翟毓秀. 2011

[20]鲆鲽类养殖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彩理,刘丛力,郭晓华,苑德顺,滕瑜.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