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ProFAR-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耀华

作者: 唐耀华;袁三跃;王鑫鑫;万品俊;俞晓平;傅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类酵母共生菌;褐飞虱;ProFAR-I;组氨酸合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SN:

年卷期: 2015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组氨酸是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l)]的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或由体内共生菌合成。褐飞虱基因组中缺失组氨酸合成的所有基因,而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LSs)基因组中存在相关基因。为探明类酵母共生菌在组氨酸合成中作用及其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本文通过同源搜索在YLS基因组中发现一个组氨酸合成基因磷酸核糖亚氨甲基-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糖核苷酸异构酶基因(MylsProFAR-I),并通过RACE得到其全长cDNA。MlylsProFAR-I基因编码的蛋白催化组氨酸合成第四步反应,全长为877bp,其中,813bp为编码区,5′-和3′-非编码...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张珏锋,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6

[2]制霉菌素对褐飞虱取食行为、营养及共生菌数量的影响. 张珏锋,何月平,陈建明. 2015

[3]不同褐飞虱寄主种群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和数量的比较. 孙佳音,傅强,赖凤香,王渭霞. 2009

[4]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张海强,陈建明,张珏锋. 2015

[5]芽孢杆菌的引入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渭霞,朱廷恒,赖凤香,魏琪,万品俊,何佳春,傅强. 2023

[6]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张珏锋,吴鸿,陈建明,郑许松,陈列忠,俞晓平. 2007

[7]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李娜,陈列忠,俞晓平. 2009

[8]类酵母共生菌中两个组氨酸合成基因在褐飞虱发育中的作用. 唐耀华,万品俊,郝培应,傅强,俞晓平. 2016

[9]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张珏锋,吕仲贤,陈法军,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陈列忠,俞晓平. 2006

[10]褐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与氨基酸营养的关系. 王国超,傅强,赖凤香,陈铭学,牟仁祥,张志涛. 2005

[11]稻飞虱体内的类酵母共生菌及其营养功能. 王国超,傅强,张志涛. 2005

[12]高温对灰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和耐药性的影响. 张晓婕,俞晓平,陈建明. 2008

[13]类酵母共生菌与灰飞虱卵巢发育和产卵量的关系. 白旭,董胜张,边亚琳,俞晓平,陈建明. 2009

[14]太湖稻区褐飞虱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丁宗泽,陈茂林,李沛元,蔡立正,程遐年,陈若篪. 1988

[15]醚菊酯与吡蚜酮复配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和控制效果. 束兆林,缪康,赵来成,邱晓红,何东兵,姚克兵. 2013

[16]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 王彦华,王强,沈晋良,吴声敢,俞瑞鲜,赵学平,苍涛,吴长兴,陈丽萍. 2009

[17]蔗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适应性. 郑许松,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鞠瑞亭. 2003

[18]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持续抗性的筛选技术. 陶林勇. 1995

[19]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李树娟,李容柏. 2010

[20]水稻种植制度变化对褐飞虱暴发种群形成的影响. 齐国君,肖满开,吴彩玲,江潮,张孝羲,翟保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