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与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天敌稻虱缨小蜂控害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佳春
作者: 何佳春;王康逸;Mubashar HUSSAIN;魏琪;万品俊;赖凤香;王渭霞;傅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褐飞虱;稻虱缨小蜂;甲维盐;阿维菌素;再猖獗;繁殖力;寄生率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538-5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评估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两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繁殖力及其寄生性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影响,探明两种药剂引起褐飞虱田间再猖獗的原因。【方法】田间调查了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microemulsion, ME)(用量225 mL/hm~2)和5%阿维菌素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 SC)(用量240 mL/hm~2)后对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和稻虱缨小蜂成蜂寄生率的影响;室内试验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毒力以及不同浓度(LC15, LC30, LC50和LC75)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繁殖力及稻虱缨小蜂成蜂存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这两种药剂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毒力,评价了其风险级别。【结果】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施用5%甲维盐ME或5%阿维菌素SC显著增加了田间褐飞虱虫口密度,显著降低了稻虱缨小蜂成蜂田间寄生率。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褐飞虱4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1.20和2.03 mg/L,各浓度(LC15~LC75)甲维盐和中低致死浓度(LC15~LC50)阿维菌素处理后的褐飞虱成虫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甲维盐和阿维菌素对稻虱缨小蜂成蜂的LC50值分别为0.0145和0.0205 mg/L,田间用量的安全系数分别为4.52×10-4~9.05×10-4和8.52×10-4~14.22×10-4,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结论】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会引起田间褐飞虱的再猖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刺激褐飞虱雌成虫产卵,二是作为稻虱缨小蜂的高风险药剂,极大地削弱了该蜂对褐飞虱的控害作用。因此,应减少两种药剂在稻田的使用,避免导致褐飞虱的再猖獗。
分类号: S435.112.3
- 相关文献
[1]氮肥促进Bt水稻和非Bt水稻上溴氰菊酯诱导的褐飞虱再猖獗能力. 杨亚军,李向冬,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6
[2]转Bt基因及其亲本水稻上褐飞虱对三唑磷和溴氰菊酯的反应. 李向冬,杨亚军,田俊策,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4
[3]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娄永根,程家安,平霄飞,汤富彬,茹水江,杜孟浩. 2002
[4]广西回迁粘虫产卵能力及其对11种杀虫剂敏感性测定. 黄芊,蒋婷,蒋显斌,凌炎,陈玉冲,龙丽萍. 2017
[5]甲维盐聚乳酸微球缓释性能及室内毒力的初步研究. 尹明明,陈福良. 2013
[6]低温贮藏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及繁殖力的影响. 黄山春,马子龙,覃伟权,李朝绪,余凤玉,周焕起,韩超文. 2008
[7]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及其防控效果. 彭兆普,赵鑫,唐涛,王培,符伟. 2017
[8]烯啶虫胺对褐飞虱的亚致死效应. 程世阳,龚佑辉,王福莲,侯茂林. 2020
[9]几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褐飞虱繁殖力影响. 杨保军,江云珠,刘淑华,唐健. 2009
[10]模拟田间小气候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李凯龙,何佳春,赖凤香,傅强. 2014
[11]棉花蚜螨繁殖率及棉蚜再猖獗. 顾中言,韩丽娟,王强,黄祥麟,许小龙. 1993
[12]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高宗仁,林松,郭小奇,李巧丝,邱锋,马光春,余秀林. 2001
[13]灰飞虱再猖獗研究进展及其防治. 徐广春,徐德进,顾中言,许小龙. 2007
[14]拟除虫菊酯农药导致稻飞虱再猖獗机理及调控方法. 顾中言,许小龙,苏建坤,严大富,倪寿坤,陈以仁,朱学明,胡夏明,史顺荣,吕守怀,谢绪定. 1999
[15]棉田使用氰戊菊酯与棉蚜再猖獗. 顾中言,韩丽娟,黄祥麟,王强,许小龙. 1994
[16]氰戊菊酯导致棉蚜再猖獗生态机制的研究. 顾中言,韩丽娟,王强,黄祥麟,许小龙. 1992
[17]茭白害虫长绿飞虱与稻田缨小蜂关系的研究. 俞晓平,郑许松,陈建明,吕仲贤,胡继承. 1999
[18]稻虱缨小蜂的放蜂距离与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的影响. 张居念,施龙清,姜照伟,占志雄. 2021
[19]不同虫态稻虱缨小蜂低温贮藏后的适合度. 张居念,连玲,吴春珠,董萌,施龙清,解振兴,姜照伟,占志雄. 2023
[20]寄生蜂对稻飞虱控害作用研究进展. 张晓燕,翟一凡,林清彩,孙玉霞,李强,陶玫,周仙红,李丽莉,于毅.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凡纳对虾高低繁殖力群体卵巢组织学观察及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建春;孔杰;曹家旺;谭建;代平;孟宪红;罗坤;傅强;陈宝龙;刘东亚;邢群;隋娟;栾生
关键词:凡纳对虾;繁殖;卵巢;组织学;基因;表达模式
-
凡纳滨对虾易位子相关蛋白α亚基(TRAPα)基因解析及其与WSSV抗性的关联
作者:王晶晶;李旭鹏;薛倩;曹宝祥;栾生;罗坤;隋娟;代平;曹家旺;谭建;陈宝龙;傅强;孔杰;高焕;孟宪红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TRAP;表达水平;SNP;DNA甲基化
-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作者:刘丹阳;孔杰;王平;陈荣坚;傅强;罗坤;陈宝龙;隋娟;孟宪红;代平;谭建;曹家旺;李旭鹏;康子仪;刘绵宇;强光峰;迟长凤;栾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黄海芯1号;遗传多样性;连续性纯合片段;基因组近交系数
-
不同抗感水稻品种对褐飞虱胁迫的高光谱响应特征
作者:杨奇欣;赖凤香;何佳春;魏琪;王渭霞;万品俊;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水稻抗性;高光谱;植被指数;机器学习
-
带药移栽对水稻害虫防控的减药增效作用分析
作者:魏琪;张明;朱旭晖;何佳春;刘连盟;赖凤香;王渭霞;万品俊;刘龙生;傅强
关键词:带药移栽;水稻害虫;三氟苯嘧啶;四唑虫酰胺;农药减量;天敌保护
-
腐烂茎线虫分子鉴定及在不同寄主上繁殖力分析
作者:毛彦芝;朱梓绮;王文重;李庆全;董学志;魏琪;郭梅;闵凡祥;杨帅
关键词:腐烂茎线虫;扩繁;寄主
-
芽孢杆菌的引入对褐飞虱微生物群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王渭霞;朱廷恒;赖凤香;魏琪;万品俊;何佳春;傅强
关键词:褐飞虱;共生细菌;类酵母共生菌;致害性;芽孢杆菌;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