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抗性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翠

作者: 张翠;孙一丁;马继琼;杨奕;郭怡卿;李进斌;许明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瘟病;单基因系;土壤真菌;土壤细菌;ITS1;16S rDNA

期刊名称: 生态科学

ISSN: 1008-8873

年卷期: 2022 年 41 卷 006 期

页码: 130-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稻瘟病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在云南宜良大田条件下对6个稻瘟病单基因系Piz、Pib、Pikh、Pi19、Pi3、Pita和受体"丽江新团黑谷"(LTH)进行了诱发鉴定,利用ITS1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根际真菌的ITS1序列以及细菌16S rDNA区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单基因系Piz、Pib、Pikh表现抗病,Pi19、Pi3、Pita和LTH表现感病;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的优势门(73.4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的优势门(32.48%),7个土样在主要微生物种类组成上相似;抗、感单基因系根际土壤真菌在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分别为7.69%和14.66%,LTH为5.59%)及其下属的罗兹菌种(Rozellomycota_sp)(分别为6.97%和13.99%,LTH为5.5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伞菌纲(Agaricomycetes)(分别为1.2%和0.7%,LTH为1.7%)及伞菌目(Agaricale)(分别为1.1%和0.5%,LTH为1.6%)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 γ-变形菌纲未鉴定的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平均丰度分别为10.02%和11.65%,受体LTH为8.55%,表明水稻抗性对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有影响.结果为探究稻瘟病的抗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提供了线索.

分类号: X172

  • 相关文献

[1]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的影响. 黄玺,李秀璋,柴青,李春杰. 2013

[2]不同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 张慧,马连杰,杭晓宁,朱金山,卢文才,廖敦秀. 2018

[3]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王学霞,陈延华,王甲辰,左强,肖强. 2018

[4]旋耕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隋鹏祥,廉宏利,王峥宇,姜英,齐华,罗洋,郑金玉. 2023

[5]设施西瓜连作土壤生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姚丽娟,田春丽,王立河,杜君,校彦赟,远兵强. 2024

[6]压砂西瓜连作土壤生物学特性和理化性质变化. 王春燕,李晓炜,张雯莉,王增如. 2021

[7]不同连作年限草莓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 赵帆,赵密珍,王钰,庞夫花. 2017

[8]烟草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闫宁,郭东锋,姚忠达,窦玉青,刘新民,张忠锋. 2016

[9]吉林省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分析. 刘晓梅,郭晓莉,刘明一,李莉,孙辉,任金平. 2011

[10]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的抗性评价与利用前景分析. 李小娟,彭建,文吉辉,于江辉,周小平,余成,朱艳,肖友伦. 2023

[1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赤潮环状异帽藻. 石彦红,张凤英,马凌波. 2010

[12]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赵颖,陈修报,杨健,刘洪波. 2011

[13]基于rDNA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4]基于rDNA ITSl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5]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曾军,黄圣卓,蔡彩虹,王宇光,丁旭坡,梅文莉,戴好富. 2021

[16]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的山东梨园新成灾害螨柑橘全爪螨的鉴定. 陈涛,刘永杰,李波,门兴元,尹淑艳. 2023

[17]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ITS1序列分析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马朋,刘萍,李健. 2012

[18]基于rDNA ITS1和ITS2序列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分子鉴定. 林克剑,韩兰芝,侯茂林. 2009

[19]椰心叶甲ITS、5.8S rDNA序列分析. 黄华平,杨腊英,程子路,黄俊生. 2006

[20]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罗举,杨素文,贝文勇,余军伟,唐健,刘淑华.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