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浩

作者: 刘浩;段爱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单作;冬小麦;土壤蒸发;模型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六分册

ISSN:

年卷期: 2005 年

页码: 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文采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观测了单作和间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土壤蒸发,分析了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麦田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单作和间作麦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种植模式下估算棵间土壤蒸发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 2006

[2]玉米大豆间作减量施氮对当季作物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 董奎军,张亦涛,刘瀚文,张继宗,王伟军,温延臣,雷秋良,文宏达. 2024

[3]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单间作田间耗水规律研究. 张莹,孙占祥,李爽,冯良山,杨宁. 2010

[4]3种丛枝菌根真菌与3种寄主植物的共生关系. 祝英,刘英霞,巩晓芳,陈应龙,任爱天,刘润进,金樑,熊友才. 2016

[5]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 2019

[6]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2008

[7]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2009

[8]华北旱作区夏播单间作种植模式吸氮效果及后茬效应. 张亦涛,刘宏斌,张继宗,翟丽梅,雷秋良,尹昌斌. 2012

[9]净间作下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系)农艺性状对比研究. 姬月梅,曹天俊,罗瑞萍,赵志刚,连金番,王劲松. 2021

[10]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磷流失的影响. 朱惠琼,杜理旺,罗旭辉,黄光樑. 2023

[11]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周绍松,周敏,李永梅,郑毅. 2008

[12]间作百喜草对坡地茶园氮素流失的影响. 朱惠琼,杜理旺,罗旭辉,黄光樑. 2023

[13]秸秆还田对旱作冬小麦后茬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APSIM模拟. 杨轩,谭广洋,沈禹颖. 2013

[14]冬小麦棵间土壤蒸发数值模拟研究. 杨林林,高阳,申孝军,李新强,巩文军,段爱旺. 2015

[15]模拟降雨条件下覆盖方式对冬小麦降水利用的影响. 刘战东,高阳,巩文军,段爱旺. 2011

[16]冬小麦、春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 高阳,段爱旺,刘浩,刘战东,申孝军. 2007

[17]铅冶炼污染石灰性土壤上冬小麦间作伴矿景天的探讨. 卢一富,李真理,阮心玲,李会勇,张红毅,田会阳,李立平. 2015

[18]冬小麦间作种植方式下棵间蒸发规律试验研究. 高阳,段爱旺. 2005

[19]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申孝军. 2006

[20]南疆间作模式下扁桃树形差异对间作区域光环境及冬小麦相关产量指标的影响. 张雯,谢辉,张平,杨磊,徐叶挺,龚鹏,钟海霞,张付春,卢春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