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型儿茶素的热稳定性及其上染蚕丝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丽

作者: 郭丽;戴伟东;朱荫;张悦;林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酯型儿茶素;热稳定性;蚕丝;染色

期刊名称: 纺织学报

ISSN: 0253-9721

年卷期: 2016 年 09 期

页码: 90-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阐明酯型儿茶素的氧化聚合作用及其对蚕丝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儿茶素染液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儿茶素受热不稳定,转化程度也有差异;单一成分时,ECG的转化率最高,GCG的最低;多种成分共存时,GCG和ECG的协同效应较强,转化率相近。研究EGCG、GCG和ECG在蚕丝上的着色效果发现:EGCG、GCG和ECG等比例染色时,蚕丝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率为ECG>GCG>EGCG;不同比例混染时,蚕丝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率相近,EGCG与GCG的着色能力较ECG强。可见ECG的热稳定性不会影响蚕丝的吸附率,且其着色程度较浅,因而更适于用作植物染色剂。

分类号: TS193.2

  • 相关文献

[1]单宁酶降低速溶绿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的研究. 杨军国,欧鸥,陈泉宾,王丽丽,王秀萍,陈林. 2015

[2]湖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中酯型儿茶素含量研究. 金孝芳,贾尚智,石亚亚,曹丹,龚自明. 2014

[3]遮荫对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构成的影响. 朱留刚,张文锦,张应根,吴志丹,陆建良. 2014

[4]咖啡碱和蛋白质对酯型儿茶素氧化形成TFDG的影响. 张建勇,江和源,江用文. 2007

[5]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林金科,陈荣冰,陈常颂,游小妹,张应根,陈林,李秀峰. 2005

[6]单宁酶水解提高绿茶茶汤品质的初步研究. 许勇泉,钟小玉,尹军峰,陈素芹. 2009

[7]新疆桑树资源利用及桑树产业“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 卢红,丁天龙,左少纯,吴丽莉,计东风. 2013

[8]蚕丝新用途的开发及应用. 谢德松,李秀艳,陈国定,胡桂萍,郎彩琴. 1992

[9]从史籍看东夷人最早利用蚕丝和驯养家蚕. 华德公. 1993

[10]蚕丝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邹邦兴,肖文福,董思材,张友洪,周安莲,肖金树,郭俊英. 2019

[11]丝绸服饰舒适防护性能研究. 杨明英,朱良均,闵思佳,胡国梁,李奕仁,窦永群. 2001

[12]蚕丝新用途开发的研究进展. 沈维治,廖森泰,刘吉平. 2008

[13]蚕丝纤维结构与新功能仿蚕丝研究进展. 黄君霆. 2005

[14]蚕丝的性质·特点及鉴别方法. 李维红,牛春娥,郭天芬,席斌,梁丽娜. 2009

[15]蚕丝的纤维化机理研究. 黄君霆,朱良均. 1998

[16]纳米材料与蚕丝及家蚕之间在改性方面相互应用的研究进展. 马琳,张磊,张家祥,武国华,黄静怡,李龙. 2017

[17]蚕丝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邹邦兴,肖文福,董思材,张友洪,周安莲,肖金树,郭俊英. 2019

[18]不同木薯叶营养成分对饲养木薯蚕的影响. 曹萌萌,杨龙,陈松笔,安飞飞. 2022

[19]蚕丝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鲍先巡,汪泰初,詹永乐,李东升,李建国. 1997

[20]大丽轮枝菌粗毒素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学测定方法上的研究. 范尉尉,陈霞,马春红,李广敏,张香云,耿军义.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