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冬小麦深耘断根提高粒重的生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布

作者: 卢布;余松烈;于振文;苗果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深耘断根;生理分析;粒重;机理模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07 期

页码: 127-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探讨高产条件下深耘断根提高冬小麦粒重的机理,于1997—1999年采用2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对精播栽培技术体系下高产小麦的多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深耘断根可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峰期后移、延缓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延缓功能叶衰老,使根系发育良好、活力提高。深耘断根可加大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提高穗部ATP含量。深耘断根能提高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强化光合产物转化,保持了小麦长时期、高强度灌浆。结合前人研究,定性构建了深耘断根提高冬小麦粒重的机理模型。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 王法宏,王旭清,曹宏鑫,任德昌,于振文,余松烈. 2001

[2]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潜在生境预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晓龙,杨超杰,胡成业,张秀梅. 2017

[3]家禽粪便管理过程中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李奇峰,田丰,丁露雨,王朝元,余礼根,高荣华,马为红,姚春霞. 2020

[4]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Ⅲ.定量评价适应机制对玉米与大豆幼苗P吸收的作用.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5]土壤含水量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进展. 刘影,姚艳敏. 2016

[6]养分(磷)吸收机理模型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赵书军,杨利,谢振翅. 1998

[7]幼苗磷营养吸收机理模型的验证与改进研究. 姚其华,刘武定,陈明亮,杨利,赵书军,谢振翅. 1998

[8]水分和氮肥对大穗型水稻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与生理分析. 韩立宇,刘洁,董明辉. 2014

[9]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led的生理特征与基因定位. 赵晨晨,黄福灯,龚盼,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4

[10]水稻早衰突变体lst的生理分析与基因定位. 孙惠敏,潘刚,潘晓华,程方民,黄福灯,李保同,张春娇,毛节景,赵晨晨. 2014

[11]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3的生理特征和基因定位. 龚盼,黎坤瑜,黄福灯,韦荔全,杨茜,程方民,潘刚. 2016

[12]水稻叶片早衰及盐敏感突变体osles的生理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毛节景,赵晨晨,黄福灯,潘刚,程方民. 2014

[13]水稻矮化宽叶突变体osdwl1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黄妍,贺焕焕,谢之耀,李丹莹,赵超越,吴鑫,黄福灯,程方民,潘刚. 2021

[14]乙烯利对水稻催熟效应的生理分析. 王熹,施一平. 1976

[15]水稻黄叶早衰突变体osyes1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黄福灯,赵超越,吴鑫,贺焕焕,程方民,李春寿,潘刚. 2020

[16]水稻氮素吸收低效型突变体osnad1的生理和遗传分析. 张莉,李赞堂,王士银,麻艳超,东方阳,李学勇,徐江. 2018

[17]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ospls7的生理特性及其基因定位. 黄福灯,黄妍,金泽艳,贺焕焕,李春寿,程方民,潘刚. 2022

[18]6-磷酸-海藻糖对普通菜豆籽粒产量和镰孢菌枯萎病抗性的影响. 薛仁风,黄宇宁,姜珊,赵阳,陈剑,葛维德. 2022

[19]关于水稻穗芽的生理学研究. 陶龙兴,王熹,谈惠娟,陈海生,杨长登,庄杰云,郑康乐. 2006

[20]冬季保护性耕作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彭建,卢建文,王丹英,徐春梅,韩博,陶龙兴,章秀福,符冠富.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