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斑驳病毒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雪飞

作者: 许雪飞;杨盼盼;张文亮;边光亚;徐雷锋;刘会超;明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卷丹;百合斑驳病毒;病毒分布;原位杂交;茎尖;根尖;RT-PCR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8 期

页码: 212-2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是危害重要食药用百合卷丹的主要病毒之一,每年给百合种植业造成数十亿的损失。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明确LMoV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为百合脱毒培养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种植于贵州省清镇市的栽培卷丹作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并于NCBI网站下载不同地方LMoV分离物构建进化树鉴定卷丹所携带的病毒种类,据检测结果选取LMoV为对象,基于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制备RNA荧光探针,开展卷丹茎尖和根尖石蜡切片组织的RNA原位杂交,观察卷丹茎尖和根尖中LMoV的分布。【结果】RT-PCR检测表明卷丹材料侵染了LMoV,构建进化树发现本实验分离物与吉林和辽宁的LMoV分离物关系最近,原位杂交进而表明卷丹茎尖中LMoV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顶端分生组织下方0.15-0.2 mm的组织中,靠近紧挨分生组织叶原基的初生叶基部有较弱的病毒杂交信号,靠近初生叶的成熟叶顶端中病毒荧光信号强烈,感染LMoV的卷丹分生组织中心纵切面无毒区大小为(0.4-0.6)mm ×(0.15-0.2)mm;在根尖0.25 mm × 0.2 mm分生组织中无杂交信号分布,在皮层细胞中信号最强烈,在根冠和根伸长区信号较弱。【结论】卷丹顶端分生组织及最接近顶端的一个叶原基[大小约(0.4-0.6)mm×0.2 mm]未发现病毒信号,可作为茎尖脱毒的起始材料。根顶端分生组织外侧根冠有较强病毒信号,不适合作为卷丹脱毒培养的外植体。

分类号: S436.8

  • 相关文献

[1]应用特异引物和简并引物检测百合斑驳病毒. 丁元明,王继华,刘忠善,陆琳. 2004

[2]H9N2亚型禽流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杨玲玲,牛凯,王涛,常维山,刘玉庆. 2017

[3]兔出血症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芳,李超美,杨龙圣,徐为中,张则斌,侯玉峰,陈国强,何孔旺. 2007

[4]喇叭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刘博,明军,刘春,罗凤霞,王春城. 2008

[5]蒙古牛BMPRIB基因mRN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峰,刘永斌,荣威恒,田春英,达赖. 2008

[6]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mRNA在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峰,刘永斌,田春英,祁云霞,荣威恒. 2010

[7]野生百合——卷丹的组织培养初探. 邵小斌,周翔,徐艳,赵统利,朱朋波,刘兴满. 2010

[8]食用百合生态适应性及离体繁殖差异. 崔光芬,段青,杜文文,马璐琳,贾文杰,王祥宁. 2019

[9]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处理对卷丹和珠芽生长的影响. 张慧,杜运鹏,张铭芳,刘玉平,张秀海,郝瑞杰. 2019

[10]不同叶面肥对卷丹生长特性及鳞叶产量的影响. 张天术,朱校奇,彭福元,宋荣,邓凯. 2015

[11]卷丹LlAGO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杨盼盼,徐华,徐雷锋,唐玉超,何国仁,曹雨薇,袁素霞,任君芳,明军. 2018

[12]卷丹侧生器官边界域基因LlLBD18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殷小雨,何国仁,毕蒙蒙,唐玉超,郝春莲,渠雨潇,郝泽慧,徐雷锋,胡凤荣,杨盼盼,明军. 2023

[13]百合无性繁殖器官病毒检测及LlMADS2调控珠芽发生的初步解析. 张雪敏,李佳敏,康圣楠,李玉舒,梁佳惠,张铭芳,张秀海,于晓南,杜运鹏. 2022

[14]百合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荣立苹,雷家军,王志刚. 2007

[15]卷丹百合LlARR1及其在珠芽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陈妍竹,张雪敏,俞诗音,王梦迪,杜运鹏,杨凤萍,张秀海,李玉舒,曹丽. 2023

[16]鸡痘弱毒疫苗株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毒性研究. 金明兰,朱战波,鲁会军,马鸣潇,郑敏,金宁一. 2011

[17]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呼吸道途径侵染后在体内的动态分布. 严懿嘉,邹勇,崔立,钱永清,华修国. 2006

[18]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在感染雏鸡肾脏的分布及所致病理变化. 张瑞莉,刘明,张卓,郑世民. 2009

[19]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 贾丽霞,李志勇,马继芳. 2011

[20]百合斑驳病毒靖宇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进化分析. 张春雨,李小宇,王晨,黄瑞贤,黄淑敏,王永志.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