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斑驳病毒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雪飞

作者: 许雪飞;杨盼盼;张文亮;边光亚;徐雷锋;刘会超;明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卷丹;百合斑驳病毒;病毒分布;原位杂交;茎尖;根尖;RT-PCR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8 期

页码: 212-2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是危害重要食药用百合卷丹的主要病毒之一,每年给百合种植业造成数十亿的损失。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明确LMoV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为百合脱毒培养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种植于贵州省清镇市的栽培卷丹作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并于NCBI网站下载不同地方LMoV分离物构建进化树鉴定卷丹所携带的病毒种类,据检测结果选取LMoV为对象,基于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制备RNA荧光探针,开展卷丹茎尖和根尖石蜡切片组织的RNA原位杂交,观察卷丹茎尖和根尖中LMoV的分布。【结果】RT-PCR检测表明卷丹材料侵染了LMoV,构建进化树发现本实验分离物与吉林和辽宁的LMoV分离物关系最近,原位杂交进而表明卷丹茎尖中LMoV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顶端分生组织下方0.15-0.2 mm的组织中,靠近紧挨分生组织叶原基的初生叶基部有较弱的病毒杂交信号,靠近初生叶的成熟叶顶端中病毒荧光信号强烈,感染LMoV的卷丹分生组织中心纵切面无毒区大小为(0.4-0.6)mm ×(0.15-0.2)mm;在根尖0.25 mm × 0.2 mm分生组织中无杂交信号分布,在皮层细胞中信号最强烈,在根冠和根伸长区信号较弱。【结论】卷丹顶端分生组织及最接近顶端的一个叶原基[大小约(0.4-0.6)mm×0.2 mm]未发现病毒信号,可作为茎尖脱毒的起始材料。根顶端分生组织外侧根冠有较强病毒信号,不适合作为卷丹脱毒培养的外植体。

分类号: S436.8

  • 相关文献

[1]应用特异引物和简并引物检测百合斑驳病毒. 丁元明,王继华,刘忠善,陆琳. 2004

[2]H9N2亚型禽流感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杨玲玲,牛凯,王涛,常维山,刘玉庆. 2017

[3]兔出血症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芳,李超美,杨龙圣,徐为中,张则斌,侯玉峰,陈国强,何孔旺. 2007

[4]喇叭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刘博,明军,刘春,罗凤霞,王春城. 2008

[5]蒙古牛BMPRIB基因mRNA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峰,刘永斌,荣威恒,田春英,达赖. 2008

[6]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mRNA在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王峰,刘永斌,田春英,祁云霞,荣威恒. 2010

[7]鸡痘弱毒疫苗株在鹌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毒性研究. 金明兰,朱战波,鲁会军,马鸣潇,郑敏,金宁一. 2011

[8]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呼吸道途径侵染后在体内的动态分布. 严懿嘉,邹勇,崔立,钱永清,华修国. 2006

[9]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在感染雏鸡肾脏的分布及所致病理变化. 张瑞莉,刘明,张卓,郑世民. 2009

[10]应用IC-RT-PCR方法检测水仙中百合斑驳病毒. 贾丽霞,李志勇,马继芳. 2011

[11]百合斑驳病毒靖宇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进化分析. 张春雨,李小宇,王晨,黄瑞贤,黄淑敏,王永志. 2023

[12]温州蜜柑萎缩病的分布鉴定. 周常勇,赵学源,蒋元晖,何新华. 1993

[13]百合三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徐榕雪,明军,穆鼎,刘春,汤庚国,王晓武. 2007

[14]百合三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徐榕雪,明军,穆鼎,刘春,汤庚国,王晓武. 2007

[15]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在感染雏鸡心脏的分布及所致病理变化. 张瑞莉,刘超男,张卓,刘明,郑世民. 2010

[16]H5亚型血凝素基因的插入对重组LaSota毒株在组织中病毒分布的影响. 董俊斌,王永,葛金英,马学恩,步志高. 2008

[17]三种百合线状病毒的外壳蛋白抗血清制备. 沈嘉乐,郑红英,陈炯,黎昊雁,郭方其,陈剑平. 2007

[18]应用多重RT-PCR检测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驳病毒. 王继华,王丽花,丁元明,瞿素萍,熊丽,唐开学. 2005

[19]“短喙侏儒综合征”半番鸭病原学检测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刘荣昌,黄瑜,卢荣辉,傅秋玲,万春和,傅光华,程龙飞,施少华,陈红梅. 2018

[20]野生百合——卷丹的组织培养初探. 邵小斌,周翔,徐艳,赵统利,朱朋波,刘兴满.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