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甜度遗传基础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静

作者: 林静;张扬;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闽双色6号;甜度;遗传变异;表达分析;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2 年 007 期

页码: 817-8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深入探究甜玉米甜度形成的关键基因及可能涉及到的杂种优势分子机制。【方法】以超甜玉米品种闽双色6号及其双亲为研究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重测序,转录组等技术对蔗糖合酶基因家族进化、甜度相关基因分型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玉米中存在18个蔗糖合酶基因;其中,Zm0001d029087与Sh1、Sus1和Sus2/3同属一个亚家族,进化上亲缘关系较近,表明Zm0001d029087可能在籽粒糖代谢中发挥功能;在双亲与B73的变异分析中发现,Sh1、Sus1和Sus2/3均存在突变,共同构成闽双色6号的超甜特性的遗传物质基础;表达分析发现,18个基因中仅Zm0001d029087与Sh1、Sus1和Sus2/3在籽粒中有表达。进一步对4个基因在闽双色6号及其双亲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Sh1基因外,其他3个基因在闽双色6号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双亲或之一,表明闽双色6号在糖代谢途径上存在超亲遗传的分子机制。【结论】解析了闽双色6号籽粒超甜特性的遗传特性,发现1个潜在的功能基因Zm0001d029087,并初步探究杂种优势在闽双色6号超甜特性形成中的遗传机制。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苎麻杂种优势、遗传变异和获得高产优质组合的研究.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 1992

[2]Ⅱ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组织表达与鸭繁殖性状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韩威,李慧芳,朱云芬,束婧婷,徐文娟,宋迟. 2014

[3]甘薯中糖组分含量与甜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毅,孙健,钮福祥,徐飞,朱红,岳瑞雪,张文婷,马晨. 2021

[4]水果中蔗糖、还原糖、可溶性糖与甜度相关性的研究. 李文生,杨媛,石磊,冯晓元,张长松,杨军军. 2012

[5]成熟度对伽师瓜采后蔗糖代谢及后熟甜度的影响. 薛素琳,李学文,吴海波,车凤斌,潘俨,董成虎. 2014

[6]关于推出"淡爽型水果罐头"的建议. 程绍南. 2011

[7]苹果表面纹理与甜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蕙蕙,眭红卫,何四云,周有祥. 2015

[8]甘薯甜度与薯块蒸煮前后糖分的相关性研究.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 2012

[9]魁蚶4个地理群体ITS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周丽青,杨爱国,王清印,吴彪,于涛. 2012

[10]利用AFLP标记对鄂西多花木蓝材料遗传变异的分析. 罗天琼,张建波,莫本田,张瑜,龙忠富,王普昶. 2016

[11]二棱大麦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刘志萍,张凤英,包海柱. 2009

[12]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分析. 孙秀俊,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王卫军. 2009

[13]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傅蒙蒙,王燕平,任海祥,王德亮,包荣军,杨兴勇,田中艳,傅连舜,程延喜. 2016

[14]转双价抗虫基因棉花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徐泽俊,聂以春,张献龙,郭小平,吴家和. 2011

[15]核果类果树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孙猛,刘威生,刘宁,王晓松. 2011

[16]百宜黑鸡与兴义矮脚鸡、长顺绿壳蛋鸡的遗传变异研究. 阳光远,王文涛,张小林,傅筑荫,陈彬. 2011

[17]瑶山鸡TRHR基因编码区序列SNP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伍革民,徐龙鑫,朱丽莉,唐继高. 2017

[18]荔波瑶山鸡NSG1基因变异检测及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 伍革民,徐龙鑫,朱丽莉,唐继高. 2017

[19]甘肃小麦HMW-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杨芳萍,李望鸿. 2003

[20]龙眼杂交后代果肉黄酮含量的遗传倾向研究与优株筛选. 黄爱萍,郑少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