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林龙

作者: 马林龙;曹丹;刘艳丽;金孝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适应性;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1335-13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对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产量性状、制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96%,分别为"产量抗性因子""物候期因子""品质因子";以前3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CK的有10个品种,其中'茶农98''鄂茶12''陕茶1号'和'岚里香'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最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综合得分低于CK的有9个品种,其中'白叶一号''中黄1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4个品种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为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评价研究. 翟秀明,李解,廖雪萍,贾玉梅,谷雨,张维,唐敏,侯渝嘉. 2022

[2]不同早生茶树品种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李解,肖富良,唐敏,陈雪,侯渝嘉,邓敏,翟秀明. 2023

[3]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杨阳,刘振,杨培迪,成杨,梁国强,宁静. 2012

[4]16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杨培迪,刘振,成杨,宁静,梁国强,杨阳. 2014

[5]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周学超,丁素荣,魏云山,周艳芳,魏学,娜日娜,李峰. 2017

[6]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2018

[7]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评价非洲菊不同品种对低温弱光的适应性. 石乐娟,吴青青,王维泽,张丽,杨胜俊,许红娟,崔嵬. 2020

[8]宁夏日光温室不同产地香椿品种适应性初步评价. 尹志荣,杨洋,董立国,李程. 2023

[9]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甘蔗新品系适应性评价. 郭强,莫建文,江清梅,何洪良,马文清,莫勇武,唐利球. 2023

[10]马铃薯品种在冬闲稻田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李璐,杨丹,王素华,万国安,蒋万,李树举,张曙光,李兵. 2024

[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油用型紫苏新品种(系)适应性评价. 赵龙,葛平珍,于二汝,袁婷婷,何友勋,余莉. 2022

[12]晋北地区不同芸豆品种(系)的适应性评价. 殷丽丽,邢宝龙. 2019

[13]15个甜玉米品种筛选比较试验. 吴振兴,郭国锦,吕桂华,陈坚剑,李向楠. 2021

[14]广西适宜与鲜食玉米带状复种的鲜食大豆品种评价. 汤复跃,梁江,郭小红,韦清源,陈文杰,陈渊. 2022

[15]引进法系大白猪的适应性及防疫技术初探. 李明波,宋忠旭,董斌科,孙华,梅书棋. 2013

[16]自然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物候期的影响. 段学艺,王家伦,陈正武,胡华健,陈娟,高秀兵. 2011

[17]自然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的物候期影响. 段学艺,王家伦,陈正武,胡华健,陈娟. 2010

[18]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多酚品质分析评价. 赵华富,高秀兵,刘晓霞,曹雨,周顺珍,周国兰. 2016

[19]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富集特征. 梁远发,刘声传,王家伦,陈正武,鄢东海,刘红梅,周宇. 2011

[20]贵州不同栽培茶树品种红茶适制性分析. 陈娟,潘科,沈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