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山地果园间作豆类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代顺冬

作者: 代顺冬;肖淑芸;叶鹏盛;党亚;曾华兰;康秀芳;余宏;冉茂升;余芳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川西北;果园;大豆;绿豆;播期;密度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科技

ISSN: 1004-1028

年卷期: 2024 年 009 期

页码: 19-23

摘要: 为促进川西北山地果园提档升级及豆类粮食增产增收,针对果园间作豆类模式开展大豆、绿豆播期、密度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樱桃园间作大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大豆干籽粒及鲜荚产量排序均为:4月20日播种>4月30日播种>5月24日播种>4月10日播种>6月20日播种。李子园间作绿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绿豆产量排序为:4月30日播种>6月20日播种>5月24日播种>4月20日播种。樱桃园间作大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行距40cm,株距25cm,留苗数为3株,产量最高。李子园间作绿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行距40cm,株距20cm,留苗数为2株,产量最高。川西北海拔1631m以下樱桃园间作大豆宜在4月20日—5月24日播种,行距40cm,株距25cm,每穴留3株。川西北海拔1616m以下李子园间作绿豆宜在4月20日—6月20日播种,行距40cm,株距20cm,每穴留2株。

分类号: S522%S66%S565.1

  • 相关文献

[1]旱区不同播期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动态分析. 魏云山,林在隆,周学超,丁素荣,刘迎春,李峰. 2017

[2]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姜成,刘婧琦,赵桂范,冯鹏,郭泰,王谦玉,张敬涛. 2012

[3]播期和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合丰50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新. 2009

[4]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邵凤武,张洪利,孙石,吴存祥,黄士江,赵居生. 2013

[5]密度和播期对合农63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申晓慧. 2012

[6]赣豆5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瑞珍,程春明,吴问胜,方又平,熊文华,方先兰. 2007

[7]亚蔬绿豆引种及播期试验. 童晓利,徐生,李刚华,张海军,王庆南. 2002

[8]播期对绿豆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葛维德,王英杰,赵阳. 2013

[9]播种时期对辽绿8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王英杰,赵阳,庄艳,葛维德. 2014

[10]播期对辽绿8号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王英杰,王晓琳,程瑞明,赵阳. 2012

[11]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范保杰,刘长友,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田静. 2011

[12]不同播期对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陈燕华,吴大吉,蔡庆生. 2012

[13]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闫虎斌,赵雪英,张春明,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2018

[14]施肥量及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产量效应的影响. 邓昆鹏,郭中校,王明海,包淑英,王桂芳,徐宁,刘洪霞. 2020

[15]不同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绿豆的产量效应. 邢宝龙,王桂梅. 2017

[16]不同播种密度对辽绿8号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阳,庄艳,陈剑,葛维德,宋银华. 2013

[17]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绿豆产量质量的影响. 代顺冬,曾华兰,张骞方,华丽霞,韦树谷,何炼,孙小芳,况再银,蒋秋平,叶鹏盛. 2024

[18]设施蚕豆群体结构消长的影响因素. 夏礼如,尹淑瑜,卞晓春,吴春芳. 2013

[19]高海拔冷凉气候区胡萝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志伟,高世铭,王晓巍,张玉鑫,王萍. 2009

[20]不同生态区大面积单产150kg/667m~2技术特性分析. 张瑞茂,侯国佐,王华,程尚明,赵继献.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