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爱斌

作者: 侯爱斌;柳青山;董良利;李团银;侯旭东;梁笃;段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JnA;分组;利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1 期

页码: 35-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首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进行小斑病菌接种鉴定,同时对其花药、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恢保关系鉴定,F2育性分离观察及F1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的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作用。细胞学显微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同时对JnA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研究。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育性遗传分析及分组鉴定. 侯爱斌,柳青山,董良利,李团银,侯旭东,梁笃. 2006

[2]关于柞树在植物分类阶元“科”、“种”、“属”的几个问题考证. 王连珍,董绪国. 2008

[3]基于多重PCR技术的西瓜噬酸菌分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杨玉文,乔培,刘德华,费诺亚,关巍,赵廷昌. 2022

[4]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分组方案的整合. 宋雯雯,吴存祥,贾鸿昌,孙石,蒋炳军,韩天富. 2014

[5]一种钢球定量分组装置. 付华强,刘旗,郭培锐,郑昊天,奚强. 2022

[6]两份玉米CMS-C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力测定及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牟碧涛,赵卓凡,岳灵,李川,张钧,李章波,申汉,曹墨菊. 2019

[7]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PH6WCcms-LK18’的鉴定及分析. 佘奎军,刘永进,程晋龙,杨国虎,刘艳妮. 2017

[8]玉米雄性不育的转育及应用研究. 沈菊英,张永泰. 1990

[9]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的根系特性和氮效率研究. 李从锋,刘鹏,董树亭,张吉旺,王空军. 2008

[10]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苏爱国,宋伟,王帅帅,赵久然. 2018

[11]一个新的玉米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获得及鉴定. 王洁,赵阳,王磊. 2019

[12]京724玉米自交系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 宋伟,苏爱国,邢锦丰,吴金凤,赵久然. 2016

[13]优质高产玉米单交种粤单l号的选育及利用. 刘建华,李余良,王哓明,方志伟,刘晓津. 2003

[14]优质高配合力糯质玉米一环系通系5的选育及利用. 陆虎华,薛林,郝德荣,陈国清,石明亮,冒宇翔,胡加如,黄小兰,程玉静,张振良,周广飞. 2016

[15]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16]玉米自交系绥系608的选育与利用. 石运强,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李云龙. 2019

[17]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原则. 王振华,魏昕,张前进,张新,鲁晓民. 2020

[18]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董海合,李凤华,任军,周旭东,冯芬芬,田讯. 2001

[19]优良早熟自交系四-428的选育与利用. 潘丽艳,林红,郭海鳌,郭昕,王玉杰,王远路. 2005

[20]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及其利用. 董亚琳,才卓,徐国良,刘向辉,代玉仙.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