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电镜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珏锋

作者: 张珏锋;陈建明;李芳;钟海英;吴鸿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院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褐飞虱;扫描电镜;半薄切片;发育历期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9 年 31 卷 08 期

页码: 1345-13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在寄主褐飞虱体表不同结构区的入侵行为存在差异,易先从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产生附着胞,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随后入侵寄主血腔,借助寄主的营养快速繁殖,导致菌体大量堆积在褐飞虱腹部引发其死亡。喷施于稻株表面的黄绿绿僵菌无法侵染产于稻株叶鞘组织内的褐飞虱卵块,但黄绿绿僵菌菌体可在离体褐飞虱卵块体表定殖并繁殖。黄绿绿僵菌处理褐飞虱种群的卵块孵化率集中在61.10%~72.67%,延长处理时间并未使寄主褐飞虱的卵块孵化率降低。不同处理时间的褐飞虱成虫、若虫历期与对照种群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黄绿绿僵菌处理并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发育历期造成影响。推测黄绿绿僵菌可侵染褐飞虱及其卵块,但所需时间较长,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此,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需结合外界影响因子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

分类号: S435.112.3`S476.12

  • 相关文献

[1]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珏锋,陈建明,舒金平,李芳,钟海英,吴鸿. 2018

[2]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朱欢欢,陈洋,万品俊,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7

[3]褐飞虱杀雄菌属共生菌Arsenophonus的传递方式与生物学意义初探. 陈宇,陈洋,王渭霞,赖凤香,傅强. 2014

[4]利用立体解剖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烟粉虱的形态学和发育历期. 李茂业,蔡春霞,沈祥祥,张瑞平,张宗锦,刘明科,陈德鑫,闫芳芳. 2018

[5]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雌性胚胎的组织形态学初步研究. 李风波,刘岩,牛宝龙,陈金娥,王海龙,何秀玲,翁宏飚,何丽华,沈卫峰,孟智启. 2010

[6]黄绿绿僵菌悬乳剂与低剂量阿维菌素对Q型烟粉虱的联合防治作用. 陈德鑫,林华峰,李世广,潘敬,吴圣勇. 2016

[7]绿僵菌对蝗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董辉,苏红田,高松,农向群,丛斌,张泽华. 2005

[8]饲喂不同寄主作物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徐文华,王瑞明,王永山,刘海南. 2006

[9]温湿度对拟澳洲赤眼蜂生长发育与生殖力的影响. 顾俊荣,杨代凤,邓金花,董明辉. 2012

[10]稻谷对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的抗性. 李宝娟,张志涛. 1990

[11]扶桑绵粉蚧雄虫个体发育过程. 赵春玲,黄芳,王智勇,吕要斌. 2016

[12]三叶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肖婷,陈啸寅,杨鹤同,郭建,杨敬辉,潘以楼. 2011

[13]数理统计在植保试验研究中的应用第六讲相关和回归分析. 唐启义. 2001

[14]鼹属跗线螨(TarsonemustalpaeSchaarschmidt)的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冯明光,李隆术,胡国文. 1985

[15]马铃薯甲虫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和发生检验. 吐尔逊,郭文超,程登发. 2008

[16]不同温度下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周雷,王香萍,李传仁,桂连友,张友军. 2014

[17]祁连山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组成、发生时间动态及生物学特性. 孙涛,龙瑞军,刘志云. 2010

[18]不同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繁殖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贾冰,谭瑶,付晓彤,韩海斌,常静,庞保平. 2018

[19]毒死蜱抗性灰飞虱种群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适合度. 朱凤,王利华,张谷丰,潘磊,张月亮,牛洪涛,易红娟,邰德良,方继朝. 2018

[20]食用菌寄主和培养料含水量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骆昕,曲绍轩,林金盛,李辉平,侯立娟,蒋宁,冷龙元,马林.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