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分根交替地下滴灌对马铃薯品质和重金属积累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超

作者: 胡超;徐国华;齐学斌;樊向阳;吴海卿;朱东;樊涛;赵志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下滴灌;分根交替灌溉;马铃薯;品质;重金属;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灌溉排水学报

ISSN: 1672-3317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3 期

页码: 43-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大田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再生水地下滴灌充分灌溉(FSI)、分根交替灌溉(APRSI)、沟灌充分灌溉(FFI)和分根交替灌溉(APRFI)4种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品质、重金属积累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PRSI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与清水对照和再生水充分滴灌相比,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37%和0.15%,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4.17%和8.70%;APRSI处理的马铃薯块茎中Cr、Pb、Cu含量较清水对照降低12.5%、5.56%、3.15%,而比FSI降低了20%、10.53%、10.4%;地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水分利用效率较清水和充分灌溉分别提高21.01%和21.90%。因此,再生水地下分根交替滴灌滴灌可提高块茎品质,减轻重金属Cr、Pb和Cu在块茎中的积累,达到二级处理以上要求的再生水对马铃薯进行地下滴灌是一种实用的安全高效灌溉技术。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根区交替地下滴灌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仲冬,齐学斌,樊向阳,胡超,朱东海,李平,乔冬梅. 2010

[2]分根交替灌溉对桃树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磊,岳玉苓,狄方坤,魏钦平,高照全,张继祥. 2008

[3]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宿飞飞,孙慕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王绍鹏,万书明,陈曦,高云飞,张静华,秦斐斐,胡林双,吕典秋. 2018

[4]水气互作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庞婕,韩其晟,周爽,李欢欢,宋嘉雯,刘浩. 2022

[5]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平,齐学斌,樊向阳,吴海卿,乔冬梅,樊涛,赵志娟,黄仲冬,朱东海. 2009

[6]再生水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和病原微生物影响. 李平,齐学斌,樊向阳,樊涛,赵志娟,赵现方,庞鸿宾. 2011

[7]节水灌溉与施磷量对玉米磷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闫飞,巩元勇,马兴旺. 2021

[8]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品种抗旱特性的研究. 任永峰,赵举,张永平,白海. 2011

[9]马铃薯种子播前抗旱处理技术研究. 任永峰,赵举,路战远,赵沛义,张永平. 2013

[10]补水时期和施钾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张伟,王亚鸿. 2008

[11]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12]马铃薯保水肥料施用效果研究. 王亚艺,高旭升,蔡晓剑,李松龄. 2017

[13]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锦秀,郭鑫年,张国辉,陈刚,王西娜,周涛. 2015

[14]高垄覆膜滴灌下水氮互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井涛,秦永林,樊明寿,周登博. 2012

[15]不同灌溉方式对两个马铃薯品种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宿飞飞,张静华,李勇,刘尚武,刘振宇,王绍鹏,万书明,陈曦,高云飞,胡林双,吕典秋. 2018

[16]苗前滴灌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聂晶,崔艳,安昊,高宇,赵沛义. 2019

[17]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张国平,雷康宁. 2021

[18]不同复种油菜-轮作模式对马铃薯耗水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平良,曾骏,刘晓伟. 2021

[19]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 2021

[20]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路战远,赵沛义,高宇,刘广华,栗艳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