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强

作者: 张强;赵艳艳;谭亚飞;常晓轲;姚秋菊;原玉香;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芥蓝;黄籽沙逊;油菜;种间杂交;胚挽救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210-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芥蓝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Brassica. campestris var. Yellow Sarson Pain, 2n=AA=20)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 2n=CC=18)开展了芸薹属种间杂交研究,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7%蔗糖+活性炭1.0 mg/L的培养基上,通过胚珠培养从授粉7 d的140个胚珠中得到6个远缘杂交胚发育而成的植株,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随后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双二倍体种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形态属于中间类型;根尖染色体压片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父母本的染色体数量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由此证明了所获杂种的真实性,这为最后自交分离获得黄籽甘蓝型油菜提供了科学依据。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菜薹和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吕凤仙,李崇娟,杨鼎,胡靖锋,杨红丽,兰梅,徐学忠,张丽琴,和江明,董相书. 2021

[2]甘蓝类蔬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材料的创制和育性观察. 于海龙,方智远,杨丽梅,刘玉梅,庄木,吕红豪,李占省,张扬勇. 2015

[3]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创制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 吕凤仙,和江明,李崇娟,杨鼎,胡靖锋,杨红丽,兰梅,徐学忠,张丽琴. 2022

[4]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乔海云,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2012

[5]菜薹(菜心)—芥蓝杂交亲和性分析及后代性状表现. 魏云晓,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张慧,孙日飞. 2017

[6]昆虫对冬季显花植物蜜粉组合的选择偏好. 杨娟,胡宗文,张学文,张祖芸,余玉生. 2016

[7]利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 文雁成,鲁丽萍,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赵磊,曹金华. 2014

[8]甘、芥种间杂交后代DH株系K0959 PEG干旱胁迫差异表达研究. 罗延青,俎峰,李劲峰,赵凯琴,王敬乔,符明联. 2011

[9]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谭亚飞,张强,赵艳艳,许茜,李扬,原玉香,姚秋菊,蒋武生,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7

[10]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初探. 金钊,贾琢,王冬. 2009

[11]‘希姆劳特’与不同倍性玫瑰香型葡萄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与倍性鉴定. 田淑芬,温晓敏,张娜,月丫,路凤珍. 2018

[12]木纳格葡萄胚挽救影响因素的研究. 夏培蓓,伍新宇,代培红,吴玉霞,朱瑜,潘建,闫璐,罗淑萍. 2012

[13]以'巨玫瑰'葡萄为母本的胚挽救育种研究. 郭艳芳,张娜,田淑芬,月丫. 2019

[14]无核葡萄自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田淑芬,温晓敏,张娜,月丫,路凤珍. 2017

[15]柑橘杂种胚挽救及早期鉴定. 谭洪泉,陈善春. 2011

[16]子房切片技术获得百合杂交种. 柴卫淑,谭学林,熊丽,屈云慧. 2007

[17]辐射花粉授粉诱导西瓜单倍体. 杨红,顾妍,张朝阳,孙玉东,罗德旭. 2017

[18]红宝石无核和希姆劳特葡萄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温晓敏,张娜,路凤珍,田淑芬. 2017

[19]‘红宝石无核’与玫瑰香型葡萄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田淑芬,月丫,张娜,郭艳芳. 2018

[20]以'红巴拉多'为母本的胚挽救育种研究. 张晓涵,田淑芬,张娜.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