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海燕

作者: 高海燕;程庆军;高鹏;田承华;张俊珍;郭睿;乔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械化栽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线性回归分析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7 期

页码: 783-787

摘要: 为了明确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差异,加快我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选育进程,试验对国内9个和国外5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生育期、穗宽、单株穗粒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茎粗、穗茎长度、地上可见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供试机械化高粱品种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粒质量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可见叶片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和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地上可见叶片数和单株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产量(Y)与品种的地上可见叶片数(X1)和单株穗粒质量(X2)的最优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02.775 7+360.645 6X1+39.556 9X2。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高割龄橡胶树PR107高产群体性状指标量化分析. 吴春太,马征宇,刘汉文,李维国,曾日中. 2014

[2]影响香蕉低温害的气象因子分析. 林燕金,黄文华,陈家豪,黄雄峰,吴仁烨,钟秋珍. 2007

[3]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回归分析. 范亚东,杨莹. 2009

[4]奶公牛犊体重推算公式的建立. 王嘉博,孙芳,吴宏达,亓美玉,赵晓川,刘利. 2014

[5]新疆农民增收潜力研究. 田聪华,沈鸿,戴健. 2013

[6]TVB-N与生鲜草鱼片储藏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徐晨,耿胜荣,白婵,戴坤,熊光权,鉏晓艳,李海蓝,李新,廖涛. 2016

[7]分株繁殖种植密度对柳蒿生长的影响. 高海娟,刘泽东,孙蕊,王若丁,李伟,王晓龙,黄新育. 2023

[8]不同葡萄品种果实营养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程大伟,何莎莎,李明,顾红,郭西智,陈锦永. 2020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及其与粗脂肪含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王丽,宋志峰,纪锋,金卫东,黄璜,于志晶,唐晓博. 2006

[10]粒用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 王立新,成慧娟,马尚耀,葛占宇,严福忠,张姼,隋虹杰. 2014

[11]贵州地方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构成特点. 林茂,马天进,吕建伟,郑治洪,李正强. 2012

[12]粒用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王立新,成慧娟,张姼,葛占宇,严福忠,隋虹杰. 2015

[13]陕西省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苟升学,肖金平. 2016

[14]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差异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分析. 徐肖,潘雨涵,沈会权,吕超,郭宝健,许如根. 2018

[15]不同高粱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分析. 刘静,曹雄,李婷,梁晓红,黄敏佳,张瑞栋. 2019

[16]节水胁迫下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连金番,罗瑞萍,赵志刚,姬月梅,王劲松. 2019

[17]11个谷子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周花,戴丽君,李永平,黄小兰,马亚平. 2020

[18]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俞华先,桃联安,安汝东,经艳芬,边芯,董立华,郎荣斌,周清明,杨李和,孙有芳,田春艳. 2021

[19]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分析. 郭美玲,刘成贵,李灿东,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陈维元,郭泰. 2015

[20]西南地区玉米高产稳定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回归及相关分析. 王秀全,何丹,税红霞.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