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丰转

作者: 金正勋;马国辉;商文楠;刘海英;徐美兰;刘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粳稻;灌浆过程;抗倒伏性;化学成分含量;动态变化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0 年 24 卷 03 期

页码: 264-2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茎秆物理强度和最大承载量均逐渐变小,到成熟期为最小,尤其是茎秆物理强度到蜡熟期开始迅速变小,但茎的钾、硅含量和总量及叶鞘的硅含量逐渐增加,出现沉积现象,而叶鞘的钾含量和总量及硅总量逐渐减少,呈输出迹象。除齐穗期茎的钾总量外,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茎的钾总量和硅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物理强度与齐穗期和乳熟期茎的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叶鞘的硅总量和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和乳熟期的钾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时期穗部最大承载量与茎秆物理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灌浆前期的茎鞘可溶性糖总量,以及通过追施硅肥增加植株硅总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高产小麦新品系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 吴昆仑. 2002

[2]玉米茎皮抗穿刺强度与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张长勇. 2012

[3]水稻抗倒性与茎秆形态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间相关分析. 金正勋,马国辉,万宜珍,刘海英,徐美兰. 2010

[4]两种抗旱叶面剂对玉米抗倒伏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淑萍,岳海旺,彭海成,卜俊周,宋聪敏,郭安强,王雪征,张洪彬. 2014

[5]叶面喷施硅肥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陈茜午,温蕊,张永虎. 2020

[6]糜子在不同密度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倒伏品种筛选试验. 高志军,杨文耀,房永雨,王树生. 2019

[7]不同糜子品种抗倒伏性田间鉴定及抗倒评价指标的筛选分析. 梁海燕,李海,林凤仙,张翔宇,张知,宋晓强. 2018

[8]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和抗倒伏性及穗下节长度的QTL定位. 张坤普,赵亮,海燕,陈广凤,田纪春. 2008

[9]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梁玉超,张永强,石书兵,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2017

[10]喷施多效唑对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闫锋. 2022

[11]燕麦抗倒伏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南铭,王兴荣,李晶,刘彦明,张成君,柴继宽,赵桂琴. 2023

[12]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 管延安,杨延兵. 2005

[13]缓释复混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张佳凤,李敏,王荣基,蒋明金,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3

[14]水稻茎秆形态结构与倒伏的研究进展. 马国辉,宋春芳. 2009

[15]玉米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孙传波,桑建,侯佳贤,曹庆军,刘洪霞. 2022

[16]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机制. 樊海潮,顾万荣,尉菊萍,王悦力,孟瑶,张立国,李晶,魏湜. 2017

[17]多效唑对亚麻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郭媛,邱财生,龙松华,邓欣,郝冬梅,王玉富. 2015

[18]水稻直立穗型与抗倒伏性关系的理论分析与模拟测定. 都兴林,方秀琴,刘忱,姜亚伦. 2004

[19]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 肖世和,张秀英,闫长生,张文祥,海林,郭会君. 2002

[20]水稻抗倒伏性遗传研究现状. 王晓飞,刘斌.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