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机械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恪驰
作者: 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期刊名称: 新农业
ISSN: 1002-4298
年卷期: 2021 年 024 期
页码: 93-94
摘要: 本文主要探究玉米机械收获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措施。研究过程中,以玉米秸秆还田优势为切入点,分析通过秸秆还田能够培肥地力,提高经济效益,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玉米机械收获要求,提出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操作要求及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分类号: S141.4%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秸秆还田对旱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效果的探索. 刘春光,程正海,武俊男. 2021
[2]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 刘晶,刘欣芳,谈克俭. 2015
[3]黑龙江省新型经营主体的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收获损失分析. 何长安,李金霞,王海玲,蒋佰福,郭荣利,刘英田,柴永山,毕洪文. 2019
[4]吉林省玉米机械收获现状及发展方向. 刘笑笑,王嵩,樊慧梅,魏春雁. 2017
[5]燕山丘陵温热区宜机收玉米品种配套技术研究. 董喆,边丽梅,张昊,郑伟,张丽妍,郝春雷,孟繁盛,慈艳华,杜江洪. 2021
[6]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周刚,张建军,樊廷录,李尚中,赵刚,党翼,王磊. 2021
[7]高纬寒地适于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 张崎峰,杨肖雨,李金良,陈海军,吴瑶,蔡鑫鑫,项鹏,崔少彬. 2020
[8]机收玉米新品种牡单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庆娜,姜军,邵广忠,孙殷会,程娟,傅迎军. 2024
[9]玉米收获方式及其效益分析. 郭银巧,柴宗文,王克如,谢瑞芝,汤秋香,刘广周,明博,李少昆. 2017
[10]我国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及粒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李少昆. 2017
[11]适于机械收获的玉米新品种吉单631的选育. 徐艳荣,候宗运,代秀云,仲义,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 2013
[12]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研究进展. 王克如,李少昆. 2017
[13]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 王庆成,刘开昌. 2002
[14]玉米典型生态区机械收获现状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郭银巧,徐文娟,王克如,柴宗文,谢瑞芝,候鹏,明博,李少昆. 2021
[15]玉米子粒机械收获破碎率研究. 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李璐璐,明博,侯鹏,初振东,张万旭,刘朝巍. 2017
[16]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概述. 王福义,周伟艳. 2014
[17]秸秆还田技术对红干椒植株以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于淼,王志学,吴红艳,方新. 2015
[18]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支付与受偿意愿差异性研究——以保定市徐水区农户调查为例. 周颖,周清波,甘寿文,祖君鸣,杜艳芹. 2018
[19]基于农户视角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周颖,甘寿文,祖君鸣,杜艳芹. 2017
[20]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行为决策过程分析. 丛德龙,兰雅琦,高雷.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刺梨发酵优势菌种分离鉴定及其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罗婧文;龙明秀;王辉;张芳;王梅;陈中爱
关键词:刺梨;发酵;优势菌种;分离;鉴定;营养品质
-
轮作对香草兰病原菌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邢诒彰;洪珊;杨劲明;赵青云;苏凡;庄辉发;王辉
关键词:轮作;香草兰;斑兰叶;根际微生物;微生物群落
-
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挥发性代谢谱及关键呈香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亚芹;王辉;朱林;雷攀登;周汉琛
关键词:品种;祁门红茶;关键挥发性成分;代谢谱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小麦TaSnRK基因家族鉴定及在局部根区干旱下的表达分析
作者:张恒;冯雅岚;田文仲;郭彬彬;张均;马超
关键词:小麦;TaSnRK基因;生物信息学;局部根区干旱;基因表达
-
基于电子鼻及HS-SPME-GC-MS分析乳酸菌发酵不同碳源刺梨汁风味特征
作者:王辉;罗婧文;龙明秀;王梅;陈中爱;陈朝军
关键词:乳酸菌;刺梨汁;碳源;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风味
-
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变异;低氮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