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敏

作者: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减氮;控水;增密;光合生产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0 年 48 卷 010 期

页码: 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T0施氮量187.5 kg/hm2、湿润灌溉、密度20.0×104穴/hm2)为对照,设置3种减氮栽培模式(T1单一减氮栽培,T2减氮增密栽培,T3减氮控水增密栽培),研究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 表明:与T0相比,T1水稻的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7.69%;T2较T1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但齐穗后叶片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指数降低;T3较T2提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叶片MDA含量更少、SOD活性更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较高,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更高,最终实现减氮增产.

分类号: S147%S511

  • 相关文献

[1]控水增密模式对杂交籼稻减氮后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李敏,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0

[2]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杂交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李敏,罗德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周维佳. 2022

[3]增密减氮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潘荣光,孙红梅. 2017

[4]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氨挥发的影响. 曹兵,丁紫娟,侯俊,马孝卫,王学霞,王磊,王甲辰,邹国元,倪小会,陈延华. 2022

[5]水稻不同时期控水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探. 杨生龙,虎久科,刘祁,强爱玲. 2005

[6]覆膜直播与常规手栽种植方式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李树杏,杨占烈,何强,甘雨,张武汉,向关伦,孙平勇,舒服,邓华凤. 2016

[7]基于株型的水稻光合生产模拟研究进展. 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盛华平,李星,潘松,廖禺. 2013

[8]大穗型水稻~(13)C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 闫川,洪晓富,阮关海,余守武,王绍华,丁艳锋. 2014

[9]减氮条件下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黄农荣,潘俊峰,梁开明,刘彦卓,傅友强. 2019

[10]减氮增锌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尹彩侠,李前,孔丽丽,侯云鹏,秦裕波,王蒙,刘志全. 2020

[11]化肥减氮配施对洞庭湖区双季稻产量和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袁沛,周旋,杨威,尹凌洁,靳拓,彭建伟,荣湘民,田昌. 2023

[12]减氮和侧深基施缓混肥对‘南粳5055’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阚建鸾,石吕,韩笑,周志宏,苏建平,刘建,薛亚光. 2024

[13]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黄巧义,唐拴虎,张发宝,张木,黄旭,黄建凤,李苹,付弘婷. 2017

[14]基于Hybrid-Maize模型的3个生态地点玉米产量潜力评估. 白金顺,尤飞. 2018

[15]减肥增密对三熟制直播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韩德鹏,王馨悦,郑伟,肖小军,李亚贞,黄天宝,熊文,夏晶,黄宇辉,陈明,欧阳凤仔. 2024

[16]半干旱区玉米行距调整增密对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洪君,王楠,胡宇,栾天宇,孙孟琪,梁烜赫,赵鑫,栾天浩,代永刚,陈宝玉. 2018

[17]花生大垄三行增密种植模式研究. 王海新,苏君伟,颜景波,赵艳,安玉明,阚洪江,李楠,王慧新. 2014

[18]增密、少耕与化控耦合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兰天娇,张晓龙,贺明,司雨,郑培峰,吕艳杰,王永军. 2023

[19]不同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兰慧青,张向前,程玉臣,师晶晶,陈宣伊,步恒通,白东星,路战远,刘雅杰,陈丽荣. 2023

[20]分蘖期控水处理对超级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孔雷蕾,李妹娟,唐湘如,杜尧东,王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