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型高淀粉玉米品种内单35选育及主要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江岸

作者: 郭江岸;张来厚;冯勇;苏二虎;薛春雷;韩新田;韩宇婷;曹春玲;郭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内单35;高淀粉品种;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1007-0907

年卷期: 2020 年 004 期

页码: 35-39

摘要: [目的]根据普通玉米的熟期以及玉米淀粉深加工市场对品质的需求,进行区域性高淀粉型新品种的选育,旨在缓解内蒙古玉米市场品种混杂、品种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方法]玉米杂交育种技术、多点鉴定和传统玉米栽培技术相结合.[结果]试验以M10ND101为母本、MXZJ853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杂交种内单35;2015年内单35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6个鉴定点7次重复试验,平均产量为12 910.5 kg/hm~2,比对照金山33增产7.61%,增产幅度显著,籽粒含水率与对照品种基本一致;2016-2017年参加蒙科玉联合体试验,其中,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1 356.5 kg/hm~2,比对照增产6.25%;生育期128.4 d;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该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为76.86%,为高淀粉玉米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为感大斑病(7S)、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MR)、中抗丝黑穗病(7.1%MR)、中抗茎腐病(14.7%MR)、抗玉米螟(3.9R).内单35种植过程中注意水肥用量,适时延长蹲苗时间,严防大斑病.[结论]玉米新品种内单35为高淀粉玉米品种,成熟条件下,粗淀粉含量达到76.86%,于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 650℃以上地区种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谢开云,郭志乾,王立英,金黎平,卞春松,段绍光,屈冬玉. 2003

[2]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块茎大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张翔宇,李霄峰. 2006

[3]辽宁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建迎,李书平. 1999

[4]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赵洪祥,孟祥盟,边少锋,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5]新疆玉米吨粮田的开发与建设. 田拴才. 1992

[6]江苏沿江稻区玉米—稻模式新型种植方式研究. 刘建. 2000

[7]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8]杂交玉米“黔单23号”高产栽培技术. 潘敏娜,郑常祥. 2011

[9]玉米新品种河玉397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侯青光,韦林汕,黄柄壬,蓝现丹,韦贵剑. 2018

[10]玉米新品种桂单0810在贵港市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 2015

[11]玉米杂交种黔单18号丰产栽培技术. 祝云芳,王天宇,陈华璋,赵晓燕,陈泽辉,蔡飞,道平惠. 2007

[12]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13]关于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术研究. 刘海天,马晶,刘武仁. 2016

[14]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付稀厚,方向前,吴彦波,孙国臣,刘勤来,刘慧军,李姝. 2015

[15]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庆春. 2006

[16]玉米质量与产量协同提高的关键技术研究.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刘凤成,赵福仁. 2004

[17]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曹文明,方向前,苏仕卫,付稀厚,韩喜福. 2013

[18]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付稀厚,方向前,吴彦波,苏仕卫,李德陆,金宏杰,于世伟,曹文明,乔志一. 2014

[19]玉米新品种德禹20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永生,王晶,倪培涛,王宏昌. 2019

[20]玉米杂交种五谷704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李世晓,张正英,于安芬,第红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