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近几年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秀英

作者: 姜秀英;韩勇;王之旭;刘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品质;生态因子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2 年 31 期

页码: 15165-15166+151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几年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品质性状,了解各种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改良水稻的品质。[方法]以近几年辽宁省新育成的70个中熟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以及品质性状与部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差异较大,降低垩白性状有利于提高整体品质育种水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品质育种应该考虑其相关性;品质形成受温度、光照时数影响较大,灌浆初期高温和成熟期日照时数多均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粒率,提高稻米品质。[结论]该研究可为加速优质稻米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立体种养对蔗田生境和甘蔗品质的影响. 周生茂,LI Bao-hui,李宝会,班美玲,徐建云,陆国盈. 2009

[2]小麦品质生态及品质区划研究——Ⅱ.生态因子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王绍中,季书勤,刘发魁,张玲,邓克已. 1995

[3]环境因素对黄芪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孙海,金桥,吴虎平,邵财,张亚玉. 2019

[4]特殊生态区水稻超高产生态特征研究. 顾伟,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凌启鸿,丁艳锋. 2009

[5]水稻幼穗-颖花发育的研究进展. 姜树坤,张喜娟,王嘉宇,张凤鸣. 2012

[6]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稻高产形成及特点分析. 周能,杨从党,袁平荣,孙有泉,贺庆瑞. 2000

[7]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8]间作对幼龄茶园生态与茶树生育及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小琴,陈娟,梁远发. 2014

[9]2个基因型厚皮甜瓜的光合特性研究. 种培芳,陈年来,张玉鑫. 2011

[10]生态因子对玉米多育性的影响. 张欣,张宝石,赵明,李连禄,王美云,张旭. 2010

[11]棉田群体内主要生态因子时空分布的研究. 陈冠文,余渝. 2002

[12]烟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李枝桦,罗华元,张梅,聂鑫,唐鹭. 2016

[13]气候生态因子对玉米群体产量性能指标的影响. 侯玉虹. 2017

[14]结合HJ1A/B卫星数据和生态因子的籽粒品质监测. 王大成,张东彦,李宇飞,秦其明,王纪华,范闻捷,陈诗琳. 2013

[15]中国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分析. 李志勇,李鸿雁,蔡丽艳,师文贵,黄帆,刘磊,解永风. 2014

[16]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王汉卿,王庆,马玲,丁锐,狄天云,安巍,张小波,王英华. 2016

[17]基于GMPGIS的杜仲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 邓阳川,向丽,汤欢,杨俐,李洪运,丁丹丹,叶萌. 2019

[18]生态因素对玉米子粒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郑洪建,董树亭,王空军,胡昌浩,郭玉秋,张吉旺. 2001

[19]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特征. 李俊磊,孙晓霞,张文静,陈芸燕. 2016

[20]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王汉卿,马玲,王庆,董琳,丁锐,狄天云,李明,张小波,王英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