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学研究: F2分离群体育性分布的多态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薛光行

作者: 薛光行;邓景扬;赵建宗;陈平;申岳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光周期敏感;遗传;单峰连续分布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5 年 28 卷 1 期

页码: 3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来源于同母异父组合的群体分布是不同的。即使同为双峰或单峰型, 其间也有显著的差异。考察F_(3)世代株系群的结果证明: 单峰分布型的群体象双峰型群体一样, 分离出不育 基因纯合体。据F_(3)世代不育株系的数目可推测, 这类F_(2)个体约有4%, 它们并不都集中在低植区间; 有不少存在于自交结实率大于40%的中、高值区间。另一方面, 双峰 分布型群体中的低值个体只有约50%形成F_(3)不育株系。作者认为, F_(2)世代表 现型值除取决于不育主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外, 还受亲本育性基因组成及状态的深刻影响。图1表4参8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水稻雄性不育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代贵金,王彦荣,华泽田,尹金梅. 2008

[2]水稻雄性不育的发展现状及杂种优势利用. 黄胜东,谷福林,苏自强,张美娟. 2005

[3]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 尹立荣,管长志,顾自豪,陈磊. 2002

[4]食荚豌豆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纪玉忠,王郁铨,李召虎. 2005

[5]温敏型雄性不育亚麻的研究. 党占海,张建平,佘新成. 2002

[6]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 邹学校. 2004

[7]雄性不育胡萝卜遗传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陈源闽,王勇,张艳萍,王永,李敬起,廉勇,赵彦,张颖力. 2005

[8]大麦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和基因定位. 李承道,黄培忠,陈如梅,马俊虎,刘玉芳,杜永芹,陈恭,秦国卫. 1993

[9]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及育性遗传. 刘贵华,王汉中,郑元本,王新发,杨庆. 2003

[10]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分析初探. 王妍,沈向群,关柏丽,郭春,李青. 2011

[11]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初步研究. 徐亮,彭小松,贺浩华,杜德志,刘尊文. 2006

[12]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 秦娜,张立平,田自华,赵昌平,单福华. 2005

[13]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张磊,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胡晨,戴瓯和. 2007

[14]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和遗传. 刘玉梅,方智远,孙培田,杨丽梅,庄木,王晓武. 2001

[15]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主成分分析. 朱正梅,卢小良,解新明,赵军华. 2009

[16]暗间断对光周期敏感玉米CML288生长发育的影响. 韦小敏,李先芳,陈晓,陈彦惠. 2009

[17]玉米光周期敏感特性研究及长日照光周期诱导差减文库构建. 陈晓,王新涛,李思远,张青珍,陈彦惠. 2009

[18]D~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初步研究. 吴晓华,张爱民,安玉麟,李元清,白海,于美玲. 1999

[19]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雄蕊维管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刘利华,周天理. 1992

[20]转反义vp1基因培育水稻抗穗萌雄性不育系的设想. 唐俐,邓晓湘,廖翠猛.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