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菌渣肥对芍药间作小麦产量及土壤改良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秋美

作者: 高秋美;孟庆峰;任丽华;米真如;董秋颖;田北京;韩金龙;王志芬;解心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菌渣肥;芍药;小麦;间作;施用量

期刊名称: 山东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9 期

页码: 95-99

摘要: 在芍药与小麦间作模式下,设置7个有机菌渣肥不同施用量处理,分别为每666.7m2施1 000 kg(T1)、2 000 kg(T2)、3 000 kg(T3)、4 000 kg(T4)、5 000 kg(T5)、6 000 kg(T6)及不施肥对照(CK),研究有机菌渣肥不同施用量对芍药、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5处理下,芍药和小麦的农艺性状均表现出较高水平,666.7m2芍药根鲜重和小麦籽粒产量最高,分别为1 865.6、669.7 kg;土壤中的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综合表现较好,分别为60.3 g/kg、224.6 mg/kg、351.0 mg/kg、312.0 mg/kg,比CK分别高出458.33%、203.51%、267.15%、110.81%。本试验初步得出,666.7m2施用5 000 kg为芍药间作小麦地块的最佳有机菌渣肥施用量。

分类号: S512.1%S682.12%S156

  • 相关文献

[1]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张水清,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 2015

[2]淮北平原小麦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李录久,陈勇,吴长宏,孙义祥,郭熙盛,王道中,何传龙,吴萍萍. 2003

[3]天然多功能土壤给养保养剂TYS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初报. 杨天军,陈恩祥,杨凤琪. 2004

[4]基于GGE双标图分析氮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孙建军,丁超明,申培林,郭新海,郭玉玺,王德新. 2022

[5]不同类型及品种油菜与小麦间作效应研究. 文雁成,宋文光. 1993

[6]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体结构、光环境和小麦产量间的相关性. 张雯,刘翠荣,周玉梅,周皓,谢辉. 2019

[7]隔根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消耗特征的影响. 郑立龙,陈珩. 2017

[8]胡麻/小麦间作与胡麻-小麦轮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胡麻生长的影响. 王立光,叶春雷,陈军,李进京,罗俊杰. 2021

[9]果粮间作模式下果树遮阴程度对小麦籽粒产量和主要营养指标的影响. 谢辉,张雯,张宏芝,王敏,韩守安,钟海霞,唐如锴. 2019

[10]不同树形对扁桃与冬小麦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张雯,周皓,刘翠荣,周玉梅,谢辉. 2020

[11]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2008

[12]西北绿洲区间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孙涛,冯晓敏,赵财,殷文,胡发龙,宋振伟,张卫建. 2021

[13]新疆南疆地区杏树树形结构对杏麦间作的影响. 张雯,谢辉,杨磊,徐叶挺,龚鹏,卢春生,张平. 2016

[14]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乔旭,赵奇,雷钧杰,高永红,张宏芝. 2012

[15]AM菌根和花生/小麦间作对花生根系质外体铁库形成的影响. 宋亚娜,郑伟文,王贺. 2001

[16]河西灌区小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和复种模式研究.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卢秉林,杨新强. 2015

[17]桃麦间作复合群体最佳种植模式的研究. 孟庆华,王信宝,王风梅,刘世健. 2016

[18]小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2008

[19]果树树冠遮阴对间作冬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 张雯,韩守安,王敏,阿力木江·奥布力,潘明启,艾尔麦克·才卡斯木,张平,谢辉. 2021

[20]河西绿洲灌区小麦绿肥间套种植模式研究. 黄涛,包兴国,王婷,胡志桥,张久东,雷明山.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