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泉宾

作者: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同时蒸馏萃取法;香气;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6 年 57 卷 02 期

页码: 92-96

摘要: 以茗科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提取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其香气成分,探讨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技术的红茶中共检出香气成分54种,共有的香气成分30种,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酯类为主。低温复式加工技术,提高了茶叶中具有花果香味的苯甲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已酸已酯、顺-茉莉酮、α-法尼烯、橙花叔醇、雪松醇等的含量,降低了具有青草气青叶醇的含量,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品质。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2]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钟秋生,陈常颂,张应根,游小妹,林郑和,陈志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2

[3]4个苹果属野生种果实香气成分HS-GC-MS分析. 冯涛,陈学森,张艳敏,苑兆和,王昆,曹玉芬,阎国荣,彭立新. 2010

[4]甘肃靖远旱砂西瓜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任凯丽,苏永全,张化生,孔维萍,唐桃霞,程鸿,赵树春,朱正明. 2023

[5]‘晚香’龙眼果实香气成分的3种萃取头GC-MS效果分析. 胡文舜,蒋际谋,黄爱萍,郑少泉,HUWen-shun. 2015

[6]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7]HS-SPME-GC-MS联用法分析不同通氧发酵加工工艺红茶香气成分. 潘科,冯林,陈娟,杜晓. 2015

[8]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9]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黄建琴. 1999

[10]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王秋霜,陈栋,吴华玲. 2011

[11]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12]长江中下游产区红茶品质分析. 龚自明,刘盼盼,郑鹏程,高士伟. 2018

[13]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14]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郑红发,黄怀生,赵熙,粟本文. 2012

[15]中国名优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3

[16]不同产地红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及分析. . 2017

[17]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 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李春华. 2018

[18]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广东罗坑红茶香气品质研究. 王秋霜,吴华玲,姜晓辉,操君喜,陈栋,方华春. 2016

[19]SPME-GC-MS联用法分析四川青心乌龙红茶香气成分. 罗学平,李丽霞,练学燕,陈岗,敬廷桃. 2021

[20]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金华火腿风味物质条件优化. 徐欢,励建荣,韩晓祥.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