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焰

作者: 熊焰;王辉;王军;王露露;周霞;王健华;伍苏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苗期;螟虫为害;缺苗;甘蔗生长;产量

期刊名称: 甘蔗糖业

ISSN: 1005-9695

年卷期: 2022 年 51 卷 005 期

页码: 26-31

摘要: 为了明确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田间设置4种不同处理,即每丛2芽(Y-Y)、每丛1芽1螟虫蛀芽(Y-M)、每丛1芽(Y)、每丛2螟虫蛀芽(M-M)的蔗苗,然后对不同处理的蔗苗进行分蘖与有效茎数、蔗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锤度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甘蔗苗期受到轻微螟害时(Y-M),其分蘖株数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分蘖株数,但两者有效茎数、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产量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当甘蔗苗期螟虫为害严重时(M-M),其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的指标.当种植的甘蔗苗不足时(Y),其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显著低于种苗充足(Y-Y)对应的分蘖株数、有效茎数和产量,但两者节间量、株高、茎粗、单茎重和锤度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与种植的甘蔗苗不足(Y)相比,种植甘蔗苗充足但受到轻微螟害(Y-M)的产量显著多于甘蔗苗不足(Y)的产量,但其他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4种不同处理对于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按严重程度:严重螟害>种苗不足>轻微螟害>种苗充足.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棉田缺苗的补偿效应估算. 吕淑平,赵元明,郭小平. 2000

[2]高原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张荣跃,单红丽,王晓燕,仓晓燕. 2017

[3]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韦广泼,陈桂芬,刘斌,黄东亮,李杨瑞. 2011

[4]水分胁迫下喷施乙烯利和甲基环丙烯对甘蔗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鸣,蔡立群,方位宽,梁朝旭,谭芳,何姗珊,梁俊,吴凯朝. 2014

[5]甘蔗轮作青饲玉米和花生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范业赓,陈荣发,闫海锋,周慧文,翁梦苓,黄杏,罗霆,周忠凤,丘立杭,吴建明. 2021

[6]桑园隔年伐条技术初报. 李开林,杨胜特,胡仕叶,万昌荣,罗朝斌. 2009

[7]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 2012

[8]大麦种质耐盐性鉴定及评价. 乔海龙,沈会权,陈健,陶红,臧慧,栾海业,张英虎,陈和. 2015

[9]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2012

[10]玉米品种龙单59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研究. 王明泉,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张长勇. 2014

[11]施用PL-2对油菜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刘葛山,赵祥祥. 2004

[12]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黄志勇,郭长佐,顾克余,费跃. 2000

[13]不同灌水处理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赵沛义,李振华,刘建设,门果桃,贾有余. 2015

[14]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15]不同玉米品种去留分蘖对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6

[16]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蘗、产量及产量构成研究. 方向前,闫伟平,吕端春,于钟富,杜佃河. 2017

[17]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会-2号产量的影响. 孙伟,李标,邓宽平,雷尊国. 2011

[18]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刘斌,李书田. 2013

[19]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黔油28号产量的影响. 石梅,杜才富,沈奇,秦信蓉,张敏琴,雷绍林. 2010

[20]淀粉专用型甘薯新品种徐薯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欣,谢逸萍,李强,李洪民,张允刚,后猛,唐维,马代夫.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