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锌水平对低剂量镉在水稻中迁移能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曲荣辉

作者: 曲荣辉;张曦;李合莲;马义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镉;锌;拮抗;镉迁移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6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517-5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水稻作为供试植物,在轻度镉(Cd)污染[镉浓度分别为0 mg·L~(-1)、0.01 mg·L~(-1)(低剂量)、0.03 mg·L~(-1)(中剂量)、0.09 mg·L~(-1)(高剂量)]水培条件下,通过外源添加不同剂量锌(Zn,浓度分别为0 mg·L~(-1)、0.025 mg·L~(-1)、0.05 mg·L~(-1)、0.1 mg·L~(-1)、0.2 mg·L~(-1))研究水稻生物量变化及Cd在水稻体内分布和迁移,探索Zn、Cd间的相互关系,并筛选治理水稻Cd污染的最适外源Zn浓度。结果表明,施加外源Zn水稻根茎叶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且Zn浓度为0.05 mg·L~(-1)效果最显著。缺Zn条件(0 mg·L~(-1))下,水稻根细胞质和细胞壁中的Cd含量比值随外源Cd浓度增加而降低;加入外源Zn后,细胞质与细胞壁中Cd含量比值有上升趋势,0.03 mg·L~(-1) Cd水平下变化显著。中低剂量(0.01~0.03 mg·L~(-1))Cd水平下,施加Zn可降低水稻根部对Cd的吸收和转运。其中Zn浓度为0.05 mg·L~(-1)时,水稻根、茎、叶中的Cd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分别下降38%、71%、65%(低剂量Cd)和44%、79%、69%(中剂量Cd),且水稻根与茎、根与叶的转移系数分别降低53%和44%(低剂量Cd)、62%和40%(中剂量Cd);而后随Zn浓度增加水稻各部位Cd含量及转移系数无显著变化。在高剂量Cd环境下,施加外源Zn对水稻根、茎、叶Cd含量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在中低剂量的Cd污染条件下,Zn、Cd间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外源添加0.05 mg·L~(-1) Zn是降低水稻Cd吸收迁移及增加水稻产量的最适浓度。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施用金属盐对土壤养分和水稻Cd吸收的影响研究. 董爱琴,陈院华,杨涛,李建国,彭志平,徐昌旭,程新田,梁文生,谢杰. 2023

[2]镉胁迫下锌对水稻植物螯合肽合成的影响. 于莎莎,卞英芳,杨欢,孙伟华,曹赵云. 2015

[3]锌、镉在水稻植株吸收积累中的相互作用(简报). 董慕新,张辉. 1992

[4]水稻植株中锌镉吸收积累相互作用的研究. 徐晓燕,王岗,关超. 1998

[5]锌铁转运蛋白基因OsZIP5和OsZIP9参与水稻Zn2+和Cd2+的吸收和转运. 职帅,李畅,陈景光,赵鹏,叶国友. 2021

[6]不同水稻品种对Cd、Zn的积累特性. 陈德,叶雪珠,张棋,盛利,肖文丹,赵首萍,倪中应,高娜,黄淼杰,胡静. 2020

[7]叶面喷施锌离子对水稻各器官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韩潇潇,任兴华,王培培,黄永春,张长波,刘仲齐. 2019

[8]镉及镉与铁、锌互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刘璐,杨斌,彭伟正,王惠群. 2018

[9]Zn肥基施对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 纪雄辉,魏维,谢运河. 2017

[10]不同营养环境条件下铜、锌、锰等二价金属营养元素对水稻吸收运转镉的调控. 彭伟正,刘璐,杨斌,陈希,詹庆才. 2018

[11]不同时期喷施Zn肥抑制水稻Cd吸收转运的效果. 胡召华,纪雄辉,魏维,谢运河. 2017

[12]不同硅材料处理的磷酸盐矿对水稻生长及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黄涓,纪雄辉,Vladimir Matychenkov. 2014

[13]锌对水稻幼苗镉积累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 张涵彤,何巧,倪妍霞,黄思琦,马有宁,林晓燕. 2019

[14]不同药剂对污染水稻土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 苗雪雪,林晓燕,裴东辉,黄雷,任重. 2016

[15]锌对粳稻幼苗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尹洁,赵艳玲,徐莜,高子平,崔冠男,王景安,刘仲齐. 2016

[16]密封高压消解罐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 王北洪,马智宏,付伟利. 2008

[17]攀西地区水果中铜、锌、铬、铅、镉含量污染评价. 杨定清,周娅,雷绍荣,李仁霖,谢永红,黄惠兰,王棚. 2008

[18]小麦籽粒中镉对锌的拮抗作用与有机肥的调控. 陈世宝,华珞,白铃玉,韦东普. 2003

[19]Cd、Zn、Pb、Cu复合污染对斑茅生长及吸收富集的影响. 王天顺,陈伟,蒋文艳,杨玉霞,段维兴,王海军,李晓妤,廖洁,莫磊兴. 2020

[2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芦苇中重金属(铜、锌、铅、镉). 韩平,马智宏,付伟利,潘立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