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毛虫的一种新的质型多角体病毒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廷伟

作者: 陈廷伟;徐玲玫;陈婉华;高天祥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0001-6209

年卷期: 1979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292-296,349

摘要: 在山东省沂南县的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sabdis Butler)中发生了多角体病毒病的自然流行。经流行病学研究,其病征有萎缩和液化两种不同类型,以前者为主。在林间喷洒死虫浸出液作为微生物杀虫剂,可使赤松毛虫流行病反复发生,长时间有效地控制赤松毛虫为害。山东省已应用飞机喷洒这种杀虫剂,在大面积防治试验中取得显著效果。本文讨论萎缩型赤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病的病原体形态分类研究结果。感染此病的幼虫表现食欲减退、行动迟钝、虫体逐渐萎缩。剖检虫体可见中肠不透明呈黄白色至乳白色外观,其中含有大量多角体。在电镜下,多角体呈六角形、棱角钝圆、大小不一,多数直径为0.64-1.62微米。多角体经碱液处理后释放出近圆形病毒粒子,直径约30毫微米左右。超薄切片研究证明,多角体只存在于中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多角体中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其分布有的无一定秩序;有的呈结晶阵列状,排列十分规整;它们包埋于多角体蛋白质分子晶格之中。高倍放大时,可见到病毒粒子并非真正圆形,而呈六角形,可能是二十面体结构。在中肠上皮细胞核内及其它细胞中均不能找到多角体和病毒粒子。据此,我们认为本文研究的病毒在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与现有分类系统中呼肠孤病毒科内CPV组相近似,但在病毒粒子大小及排列方面又与这一组病毒有显著差别,因此这可能是一种新的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这种病毒尚为首次发现,其与CPV组病毒的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方能最后确定。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