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假单胞菌AS1.867和3-PHB的LUXAB基因标记及其在小麦根际的定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健

作者: 刘健;李俊;姜昕;徐玲玫;樊蕙;葛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微生物肥料(接种剂);发光酶基因LUXAB;小麦根际;定殖

期刊名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6-3080

年卷期: 2002 年 28 卷 006 期

页码: 606-6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三亲本杂交方法成功地用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S1.867-L和3-PHB菌株,获得的标记菌株AS1.867-L和3-PHB-L在不同的条件下能稳定发光.将AS1.867-L和3-PHB-L制成固体微生物接种剂,并利用土壤微缩系统将其接种于小麦,研究它们在小麦根际的定殖动态和散布规律.结果发现,二株标记菌株在灭菌土壤上的定殖水平高于不灭菌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定殖主要发生于0~8CM根段间,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接种菌株在第7天之前就已达到最高定殖水平,在每克根的初始接种量为2.32*108CFU时,第7天的灭菌土壤中AS1.867-L和3-PHB-L的根际菌数分别为9.67*106CFU和6.90*106CFU,不灭菌土壤的根际菌数为1.41*105CFU和7.71*105CFU.随着时间的延长,定殖数量均明显降低,3-PHB-L在40D后就已无法检测到.

分类号: Q939

  • 相关文献

[1]荧光假单胞菌AS1.867和3-PHB的luxAB基因标记及其在小麦根际的定殖. 刘健,李俊,姜昕,徐玲玫,樊蕙,葛诚. 2002

[2]巨大芽胞杆菌luxAB标记菌株的根际定殖研究. 刘健,李俊,姜昕,徐玲玫,樊蕙,葛诚. 2001

[3]荧光假单胞菌CZ菌株定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曲潇玲,张俊英,刘笑玮,秦元霞,张子奇,宫燕伟,申莉莉,王凤龙. 2020

[4]重组荧光假单胞菌BioP8在环境中消长动态与安全性评价. 张杰,彭于发,陈中义,李国勋,黄大昉. 2004

[5]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荧光假单胞菌P303及其生存能力检测. 张杰,李国勋,黄大昉,陈中义. 2005

[6]0℃冷藏下三文鱼片菌相变化规律及特定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李婷婷,丁婷,邹朝阳,周凯,仪淑敏. 2015

[7]半滑舌鳎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高桂生,张艳英,吉志新,史秋梅,陈娟,高光平,秦凌暄,韩红升,宋青春. 2016

[8]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岳东霞,张要武,陈融,许长蔼. 2008

[9]生防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EnvZ/OmpR双因子系统克隆与OmpR原核表达. 孙冰冰,张伟,段红英,李伟,田涛,张力群. 2014

[10]影响枯草芽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 匡逢春,郑重谊,谭周进,谢达平,肖冰梅,谢丙炎. 2008

[11]绿原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 王虹懿,吴海虹,张新笑,刘芳,孙芝兰,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彭景. 2020

[12]绿原酸与Ⅲ型细菌素复配对鸡肉中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 王虹懿,唐敏敏,吴海虹,诸永志,刘芳,孙芝兰,徐为民,彭景. 2020

[13]荧光93菌体和代谢物对全蚀病菌和小麦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彭于发,黄大昉,陈彩层,张杰. 1992

[14]荧光假单胞菌D93菌株在小麦根上的扩散. 王道本,彭于发. 1995

[15]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致腐表型的研究. 严羽萍,刘丽,朱军莉,陆海霞,励建荣. 2019

[16]rpoS基因缺失突变对荧光假单胞菌胁迫耐受性、群体感应及腐败活性的影响. 沈碧妙,吴淘栩,朱俊杰,徐琳娜,刘小香,朱军莉. 2018

[17]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吴立冬,刘玲,李丹,付啸辰,刘欢,宋怿,马兵,翟俊峰. 2016

[18]氯化钙对食品致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樊洁敏,唐蓉,王雅莹,朱军莉,陆海霞. 2019

[19]不同二氧化碳比例气调对冷鲜鸡肉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张新笑,章彬,卞欢,王道营,吴满刚,孙芝兰,诸永志,徐为民. 2018

[20]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MF11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周冬梅,何亮亮,李伟山,冯辉,赵敏,纠敏,魏利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