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大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卵及体腔液的生化组成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颖

作者: 张颖;孙大江;刘晓勇;潘鹏;曲秋芝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氏鲟;大杂交鲟;西伯利亚鲟;酶;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1005-3832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33-38

摘要: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鲟A.schrencki i(♂)×Huso dauricus(♀)及西伯利亚鲟A.baeri成熟卵子及体腔液的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施氏鲟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吸水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大杂交鲟卵中谷草转氨酶(GOT,2.83U·g-1)、酸性磷酸酶(ACP,0.69 U·g-1)和碱性磷酸酶(AKP,0.81 U·mg-1)含量最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西伯利亚鲟卵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显著升高(P<0.05)。3种鲟鱼卵与体腔液中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组成差异显著。大杂交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显著高于施氏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P<0.05)。西伯利亚鲟(0.51±0.16μmol·g-1)卵内的Fe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0.35μmol·g-1)和大杂交鲟(0.42±0.12μmol·g-1),而体腔液内均未检测到Fe和Zn,但体腔液中Vc(4.00±2.44μg·L-1)含量显著低于大杂交鲟(5.58±1.53μg·L-1)和施氏鲟(5.47±2.32μg·L-1)(P<0.05)。3种鲟鱼卵及体腔液内的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组成相同,但SDH和ACP活力、Fe和Vc含量存在组织和种间差异,在亲鱼培育时应区别培育。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刺参不同部位中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英文). 孙伟红,冷凯良,林洪,邢丽红,宁劲松,王志杰,翟毓秀,王泽文,苗均魁,李晓川,韩现琴,刘淇. 2010

[2]西藏岗巴羊羊肉品质分析研究. 参木友,曲广鹏,陈少锋,秀花,鲍宇红,白玛嘎翁,魏巍,土登群配,刘云飞. 2017

[3]禽类饲用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应用注意的问题. 刘福元,杨玉福. 2000

[4]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黑珍米”的研究. 赵成章,戚秀芳,杨长登,关连斌. 1993

[5]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比较. 齐茜,刘浩浩,李忠华,买丽坎·依不拉英,白喜军,王文峰,刘晓勇. 2017

[6]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Cyt b基因的鲟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孔杰,刘伟,李世凯,周洲,赵凤. 2020

[7]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氏鳇及其杂交种种质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孔杰,李世凯,王金乐,曾诗雨,刘霆. 2020

[8]五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特性分析. 霍堂斌,张颖,孙大江,曲秋芝. 2007

[9]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其杂交种(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肌肉的营养成分比较及评价. 赵仲孟,张露,赵瀚,黄志鹏,柯红雨,段元亮,李强,周剑. 2022

[10]六种鲟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叶继丹,卢彤岩,刘洪柏,赵吉伟,孙大江. 2003

[11]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麦丽开,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2014

[12]三种鲟科鱼类和两种鲑科鱼类卵黄免疫球蛋白性质的比较. 张颖,曲秋芝,霍堂斌,尹家胜,孙大江. 2007

[13]人工养殖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微量元素分析. 张涛,庄平,章龙珍,张征,周运涛,蓝泽桥,王正凯. 2003

[14]施氏鲟胚胎发育期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张颖,徐式见,徐伟,宋聃,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王斌,夏泳涛. 2016

[15]微量营养素对鱼类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彦呈,黎德兵,李思明,阮征. 2019

[16]应用生物技术选育黑优粘系列新品种的研究. 赖来展,李宝健. 1989

[17]易被毛皮动物养殖者忽视的营养素-水. 李忠宽,李红. 2019

[18]糙米茶的保健功效及其制作. 郑向华,叶宁,洪春燕,卢礼斌,杨德卫,刘成德,叶新福. 2010

[19]商品猪饲料中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使用量的研究. 李森泉,李运臣,王树森,侯继曾. 1999

[20]不同饲粮对虹鳟鱼卵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姜作发,卢彤岩,刘永,李永发,贾锺贺.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