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乔汪砚
作者: 乔汪砚;王惠生;杨鹏;张克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臭氧氧化;蔬菜废弃物;发酵液;曝气
期刊名称: 环境工程
ISSN: 1000-8942
年卷期: 2012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35-38+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臭氧直接氧化对蔬菜废弃物好氧发酵液中8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影响。臭氧通量浓度设为1.67 mg/L,曝气时间分别选择30,60和120 min,考察了臭氧氧化对蔬菜废弃物发酵液中pH值、粪大肠菌群、COD、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总磷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pH值呈不断升高的变化趋势;曝气时间120min,粪大肠菌群被全部去除,COD的去除率为31.7%;臭氧氧化过程中发酵液的各种氮素形态相互转化呈动态变化过程;随着臭氧投加时间的延长,总磷含量会略有上升。
分类号: X712
- 相关文献
[1]蔬菜废弃物制备发酵液对快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庞敏晖,高利娟,左强,宋大平. 2020
[2]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猪场废水对无机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初探.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6
[3]臭氧氧化猪场处理尾水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6
[4]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对猪场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7
[5]臭氧对循环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管崇武,张宇雷,宋红桥,张海耿,王健. 2018
[6]应用于冷水鱼养殖的臭氧—氨氮反应塔设计及试验. 曹广斌,程启云,韩世成,周煊亦,蒋树义,陈忠祥. 2014
[7]提高沼液生物有效性的曝气参数优化. 张邦喜,孙巧萍,李恕艳,李国学,杜龙龙,王雅雅,袁京,张地方. 2016
[8]磷在“沉积物-自然生物膜-上覆水”三相体系中的迁移转化. 陆海鹰,陈建贞,李运东,方炎明,杨林章. 2014
[9]曝二氧化碳气体对近具刺链带藻在高氨氮废水中生长的影响. 罗龙皂,林小爱,朱峰,曾凡健,张邦喜,刘烨,田光明. 2019
[10]组合湿地在通风强化条件下循环处理鲟鱼养殖废水研究. 林玉良,李谷,张世羊,陶玲,李晓莉,张珂. 2011
[11]复式潜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商平,白涛,杨健,李彦,杨殿林. 2014
[12]固化微生物处理规模化养猪场废水的试验研究. 吴晓梅,叶美锋,吴飞龙,林代炎. 2017
[13]不同因素对秸秆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 朱瑾,叶小梅,常志州,许智,杜静. 2011
[14]不同通风条件对蚕沙堆肥化效果的影响. 李苹,付弘婷,张发宝,逄玉万,黄巧义,唐拴虎. 2015
[15]曝气对蓝藻门微囊藻属水华形成过程的影响. 王小冬,刘兴国,顾兆俊,曾宪磊,李月,魏布. 2019
[16]杭州肖家桥港黑臭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彭强辉,韩秀萍,蔡强,李影,陈明功. 2017
[17]曝气对垂直流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脱氮的影响. 张世羊,常军军,高毛林,李谷. 2015
[18]沼液滴灌技术的工艺探索与研究. 孙钦平,李吉进,刘本生,邹国元,刘宝存. 2011
[19]pH与曝气耦合调控厌氧发酵相分离技术研究. 叶小梅,熊凯祥,常志州,陈广银,杜静,付广青. 2013
[20]不同浓度蓝藻水华在好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王小冬,刘兴国,陆诗敏,秦伯强,刘翀,曾宪磊,顾兆俊.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清代武陵民族地区稻作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作者:杨鹏
关键词:清代;武陵民族地区;稻作技术;稻米流通
-
第三师夏河林场绵羊新类群的形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鹏;郑朝锋;贾春英;邢佳娟;任宇斓;谌春湘;王立民;徐梦思
关键词:夏河绵羊;品种改良;定向选育
-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作者:杜彩艳;蜂述先;杨鹏;孙曦;王攀磊;此主拉姆;李卫林;彭慧娉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云当归;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羊肚菌山东主栽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姚强;张元祺;李文刚;韩建东;苏敬红;孙铂森;黄春燕;王前翔;杨鹏;谢业水;何立坤;武彬
关键词:羊肚菌;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
-
羊肚菌栽培方法优化研究
作者:武彬;韩建东;张元祺;李文刚;黄春燕;李兆荣;杨鹏;景文婷;谢业水;张振宇;姚强
关键词:羊肚菌;液体菌种;混合菌种;低畦;腐殖质
-
遥感技术在油料作物产量监测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作者:马宇靖;吴尚蓉;杨鹏;曹红;谭杰扬;赵荣坤
关键词:遥感;产量模拟;数据同化;油料作物;产量监测;参数反演
-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
作者:周颖;杨鹏;王立刚;雷秋良;张雅南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外部效应;秸秆还田;黑土区;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