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控制条件下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辉

作者: 孙辉;张立平;侯起岭;白秀成;杨吉芳;张风廷;赵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光合特性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7-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为了研究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改进不育系制繁种技术,提高繁种产量,以5份不育系(BS107、BS1086、BS640、BS608和BS366)和常规品种京411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光温调控,研究不同材料在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花后10d、花后20d和花后30d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光合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特性指标的差异,分析短日低温(不育系制种区)和长日高温(不育系繁种区)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和Fv/Fm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S107和BS1086的Pn、Gs和Tr变化趋势相近,BS640和BS366的Gs和Ci变化趋势相近,BS608的Pn、Gs、Ci和Tr变化趋势与其他不育系差异较大。Pn、Gs、Ci和Tr较高的材料为BS640,Pn和Tr较高的材料为BS1086,Pn、Gs和Tr较低的材料为BS608。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Ci、Tr和Fv/Fm相关性不显著;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系结实率与Pn、Gs和Tr呈正相关,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对结实率影响最主要的因子是Gs,其次是Pn和Tr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光合特性研究. 孙辉,张立平,陈兆波,白建芳,白秀成,杨吉芳,张风廷,赵昌平. 2020

[2]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验证. 侯起岭,赵昌平,杨卫兵,高建刚,陈现朝,杨吉芳,白秀成,张立平,张风廷,孙辉. 2020

[3]不同生态环境和日温差对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孙辉,赵昌平,岳洁茹,白秀成,杨吉芳,叶志杰,张风廷. 2024

[4]外源茉莉酸甲脂(MeJA)对光温敏不育小麦花药开裂率及结实率的影响. 马骅,张立平,赵昌平,逯晓萍,张风廷. 2011

[5]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37ω-黑麦碱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侯起岭,杨卫兵,娄红耀,杜冰,高建刚,赵昌平,张风廷,秦志列. 2023

[6]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7]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TM3314育性遗传研究. 周菊红,李轲,何蓓如,胡银岗. 2010

[8]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的遗传分析. 秦梦颖,苑少华,冯树英,段文静,白建芳,王娜,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 2018

[9]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李绍祥,周金生,刘琨,杨和仙,李政芳,石星程,杨寿春. 2002

[10]中国春小麦株高、育性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及应用. 刘秉华,王山荭,杨丽. 1999

[11]小麦属间杂种的育性及形态学、细胞学研究. 裴自友,孙玉,孙善澄,白云凤,闫贵云. 2001

[12]小麦辐射雄性不育系85EA和89AR的育性及杂种优势. 王岳光,王琳清,施巾帼,孙国庆. 2002

[13]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温辉芹,马惠英,裴自友,任永康,程天灵,李雪,卜斌,牛瑜琦,唐朝晖. 2017

[14]适于高原气修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石星程. 2002

[15]光照强度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育性的影响. 张建奎,董静,余国东,宗学凤,李伯群. 2011

[16]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 袁隆平. 2018

[17]苯达松致死标记两用不育系8077S的选育及其应用. 张集文,武晓智. 2000

[18]水肥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潘晓莹,张洁梅,王越,韩伟锋. 2015

[19]不同沼液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邵文奇,文廷刚,唐金陵. 2018

[20]不同沼液运筹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邵文奇,文廷刚,唐金陵,陈川.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